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思考

2019-07-26 10:32宋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系职业

宋辉

摘要:本文着眼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改进。在校内,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三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内容体系:认知体系、课程体系、资源体系;在校外,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及政策运行保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190-02

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开,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迅速站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但是,在一些学校,有偏离生涯规划教育宗旨的实践表现。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该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三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内容体系:认知体系、课程體系、资源体系。

第一,学生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生涯规划认知体系,就是从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职业和社会等方面,围绕学生自身所形成的认知体系,这是学生开展并实施生涯规划的基础。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只有深入了解自我,才能做到生涯规划的适切性和发展性。一般来说,自我同一性、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等的测查和分析可以为学生了解自我提供帮助。了解自我有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层面:如外显的兴趣、爱好等,回答的问题是“我喜欢干什么”;二是自我需要层面:如要求、愿望等,回答的问题是“我需要干什么”;三是内在特质层面:如特长、优势等,回答的问题是“我适合干什么”。

2.帮助学生认知他人。高中学生还处于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人生认知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妄自菲薄或者夜郎自大等片面地否定自己或者否定他人等各种问题,认识他人、了解他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团队、树立团队意识,能够更准确地确立在团队人际关系中的自我的概念。

3.帮助学生认知职业、认知社会、认知国家,培养家国情怀。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的前提是“立德”,“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相应的,以学生为本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就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还需要帮助学生认知职业、认知社会、认知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学生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课程的实施也应该是以学生内在经验的生成和丰富为导向的。

1.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不能只是依赖于课程的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简单地、直接地规划学生的生涯,也不在于生涯规划技术及量表的运用,而在于端正学生生涯规划的态度、强化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发展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进步和职业变化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质。因此,学校在学科教学、研学旅行、团队活动、综合实践等课程和活动中,都要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渗透融入其中,形成全面育人的氛围。

2.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在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时,缺少本土的课程内容参考,往往直接引用或者照搬国外的生涯规划资料,容易走入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体系化的误区,与国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不紧密,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3.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特点。首先,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需要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有所了解和把握。其次,建议教师运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角色体验、问题引导式、任务驱动式等方式实施课程。从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容易达成生涯规划教育的良好效果[1]。再次,课程实施方式需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这就要求生涯规划教育要具有层次性和螺旋上升性。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世界观急剧变化的时期,处于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既存在纵向上有由浅入深的普遍性,又包含横向上深浅不一的特殊性,实施生涯规划课程时需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统一整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第三,生涯规划教育的资源体系。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和深化,需要具有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体系。该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家长资源、校友资源的运用,社会(社区)资源的选择和整合等,这些资源的建设、运用和选择,是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目的的保障。

1.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建设。在实践中,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这些教师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在于:熟悉学情、熟悉新高考的要求、熟悉学业规划,相比较来说,不熟悉生涯规划理论,不熟悉生涯规划基本操作,不熟悉社会、国家、职业等未来的要求和发展。而这些方面,都是从事生涯规划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专项培训予以补充和加强。

2.生涯规划教育中家长资源、校友资源的运用。家长的职业分布、职业故事、职业感想是学生身边的最好的职业教育资源,对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和作用。优秀校友的生涯经历更是学生生涯规划的榜样和范例,能够很好地诠释怎样将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结合,实现人生的价值。

3.生涯规划教育中社区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当前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在校园范围内进行,还没有形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地、良性地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有难度:普通高中与社区的党政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等单位长期以来缺少沟通和来往,“学校关门办学”是基本常态。然而,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加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为丰富学生的职业认知、社会经验创设更加便利的条件。

当前,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已经开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还是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急需在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等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关注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领域基本问题的研究。在现实中,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在更大程度上是迫于新高考改革的裹挟,各地纷纷匆忙应付、仓促上阵,虽然说“在做中学”、“边干边学”也使得基层学校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是发挥得不够,在实践中的种种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以及当前推进的现实情况就暴露了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存在。当前,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国外经验介绍、各地经验总结、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概括来说,研究聚焦于实践层面、经验层面,而较少对基本结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建构和深刻思考,势必造成实践中的偏差、混乱和发展的不均衡。

二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管理和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在计划、管理、监督、评价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情况。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出台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指导性意见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超过三分之一,这对于基层学校准确把握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和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这种导向管理和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教研机构引领和指导作用的发挥。教研机构起着将教育理念、教育方针落实到各级各类的学校、落实到千差万别的课堂中去的作用。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七成以上的省级教研机构,没有开展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研员岗位。这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在基层实践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缺乏有组织的、系统的教学研究,区域以及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开展不起来,严重影响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形势下,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以学生为本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在各地全面展开,有经验也有教训。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教育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独立的各级各类人才,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注重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茜.普通高中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的现状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9).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