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透视与思考

2019-07-26 10:32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透视隔代教育共生

李娟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年轻家长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将孩子的生活护理和教育辅导等责任交给了孩子的祖辈家长。隔代教育虽能使年轻父母节约精力和时间,减轻生活负担,但是基于事物的两面性思考,隔代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给祖辈家长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共生视域下的隔代教育是从价值观角度对隔代教育展开新的思考,对隔代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度发掘,同时也对隔代教育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隔代教育;共生;透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218-03

当今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工作压力较大,因而在工作和家庭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协调性问题,尤其是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时间限制、育儿经验不足或个人婚姻、情感的状况不同,需要将育儿责任托付给孩子的祖辈,这种普遍存在的育儿现象被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模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原因,任何事物也都具有两面性。隔代教育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心理、性格和行为的影响上。隔代教育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和生活压力,使儿童抚养的重任落在祖辈身上,虽然祖辈在育儿方面富有经验,但是总体的教育方式较为落后,一些生活习惯、思想方式上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给儿童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因而从共生视域下思考隔代教育,可以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集中化分析,并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隔代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育需求。

一、共生视域下对隔代教育的思考

隔代教育主要是指年轻父母将育儿的重任交给孩子的祖辈,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担负起养育孩子和教育辅导的责任。从共生角度思考和分析隔代教育,可以发现隔代教育利弊共存。隔代教育使得孩子能够得到富有育儿经验的祖辈父母照顾,年轻父母的工作、家庭得以协调,但是同时,隔代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儿童受到祖辈传统思想和旧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和同龄人的行为、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这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从共生、包容的角度思考隔代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是从问题的根源上去剖析,寻找出有效的对策以解决问题。

共生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关系之一。“共生”一词发端于生物学概念,主要指两个不相同的有机体生存在一起。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问题始终存在着一些争论,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所存在的长期价值和功利性价值是等价的,但是这并不是衡量隔代教育价值的唯一标准,因为追根溯源,隔代教育还同时具备生命价值、生活价值等内在价值。作为一种生命活动,隔代教育所涉及的个体生活、经历、情感以及整个精神世界都不同程度的会受到影响,在评价这些生命影响时,不能单一地用功利性、工具性价值进行衡量。现代社会是多样化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共生共存的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所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与外界的人、事、物相互关联的,因而针对隔代教育问题,应该用共生视角去分析、评价,可以更加通透地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共生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们认识隔代教育的价值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它着眼于实现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隔代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实现共同成长,我们身处共生共存的时代,用共生的理念重新审视隔代教育,需要孩子的不同教养者之间多一些沟通、对话和宽容,相互尊重彼此之间观念的差异,从改变隔代教育中封闭的互动关系开始,努力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互爱,进而实现家庭和社会整体的和谐共生。

二、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1.积极作用。隔代教育主要是因为年轻父母工作较忙或者是独自育儿的能力有限,他们将孩子的养育责任交给祖辈家长,这种家庭生活模式适当减轻了年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和负担,使其个人时间和精力等能够得到合理调配。年轻父母對于祖父母照顾孩子更加放心,因而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也能够更加充分地投入到工作中,这对于改善家庭条件和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益处。而祖辈的老人由于退休或者是赋闲在家,具有充足的空闲时间,这也为隔代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祖辈家长在照顾孩子方面不仅有足够的时间,也有足够的经验,对于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更加合理,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日常安全。祖孙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感情基础,这种坚实的感情基础有利于家庭和谐,并且祖辈家长在情感上有了新的寄托,减少了老年孤独感的产生,大多的老人富有童心和爱心,在和孙辈一起玩乐时体验到新的乐趣,孩子在成长中有了祖父母的陪伴,安全感充足。

2.负面影响。隔代教育解决了年轻父母照看孩子的问题,也填补了祖辈家长的感情空白,也为孩子提供了可靠的生活安全保障,同时隔代教育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料,感情上的沟通较少,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依赖度和信任度也会大大地降低,孩子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可能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祖辈家长在照料孙辈的过程中,祖孙情结过于严重,因而会过度溺爱和偏袒孩子,孩子犯了错舍不得教育,也不敢告诉孩子父母,这就容易助长孩子的骄纵、乖张、叛逆心理,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有严重危害。祖辈家长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或生活习惯影响,与当下的生活和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祖辈家长将这些观念、习惯传导给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别人不一样,可能会使孩子遭受来自同龄人的异样眼光,这也是隔代教育下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指导策略

1.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融合。隔代教育是祖辈协助年轻父母养育孩子,但不意味着年轻父母可以将子女的养育权和抚养义务都一味地丢给祖辈家长,因而在隔代教育中需要做好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工作,融合多种育儿方法、观念和技巧,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主动担负起自身应尽的责任,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并注意对孩子的言行观察和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之处。父母是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首要角色,在孩子的情感教育方面不能有所缺失,否则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长远的损失。此外,年轻父母和祖辈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此过程中,需要年轻父母主动传播给祖辈家长一些现代育儿观念,使他们能够接受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育儿挂念,并帮助祖辈家长对自身一些较为传统和落后的观念进行积极转变,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2.学校积极组织好家长学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也要对家庭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情况下,综合性地提高现代教育水平。考虑到隔代教育中参与儿童教育、抚养的主要是孩子的祖辈,学校对此要集中办好家长学校,为祖辈家长提供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其能够在家长学校中了解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家长活动,让孩子的父母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也让孩子的祖辈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学校在设置相关课程和内容时,要先对学生家长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家长开展各种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论坛、阅读会、咨询会、交流会等,辅导家长掌握更多育儿知识,引领现代隔代教育进一步发展。

3.发挥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对于隔代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均需加强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为隔代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重点发展好和维护好农村经济,扶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吸引外商的投资,逐渐增加本地的就业机会,本地就业机会增加,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更多年轻父母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中,完善家庭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协助,面对隔代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一同发力,对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年轻父母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责任上,都需要年轻父母直接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政府部门在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倡导本地就业、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健全的家庭教育功能。

4.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隔代教育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祖辈家长在很多家庭中都是教育养育的主力军,但是祖辈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亲子教育的缺失,又容易使得孩子对亲生父母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这种不够融洽的亲子关系容易导致孩子自卑、抑郁、孤单、叛逆等极端性格。针对这种问题,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0—6岁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形成智慧、塑造性格、完善心态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需要广大社会媒体做好积极的宣传与引导。社会媒体可以对儿童心理疾病研究以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有效宣传,并运用科学的研究知识,引起年轻父母对亲子教育的重视,同时启发和引导年轻父母与祖辈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家长培训活动,使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孩子的未来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包容与尊重异质性因素。共生视域下研究隔代教育需要对异质性因素给予充分的包容和尊重,客观看待隔代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两面性观点对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问题展开分析。隔代教育能够存在,说明祖辈家长和年轻父母之间存在友好、亲密的关系,这种融洽的家庭关系是隔代教育存在的必要基础,由此可以了解到家庭成员间存在着较为频繁的交往活动,两代人之间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观念也必然存在着相通之处,这就为隔代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提供了基础。同时,隔代教育中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异质性因素,这些异质性因素指孩子的不同抚养者与孩子的情感、心理、精神意识以及生活经历等均存在着一些内在规定性和差异性,这些因素可能会蕴含新的生机,所以对此不能一味地抵制。“老人時期的可塑性,虽然没有像儿童时期的可塑性那么大,但是老人时期的可塑性仍然是有价值的”。认真地观察并承认教养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是隔代教育实现共同成长的前提和契机。对于这部分,需要个体从“我思”出发,通过“我”这个个体来思考和设想“他人”,了解差异存在的根源性问题,并尊重和包容这种差异,努力发掘其隐含的创造性因素,以长期发展的眼光正确、客观地看待隔代教育,以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共生是一种价值观,能够让人们站在一种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共生的哲学内涵就是对相互独立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尊重其中的差异,运用共生的观点去研究事物可以使相关事物的生存方式得以优化和改进。共生视域下的隔代教育,就是对隔代教育存在的异质性因素进行深入发掘,并对这些异质性因素充分地承认、宽容和尊重,使得隔代教育的内在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隔代教育的产生源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情感因素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隔代教育中虽减轻了年轻父母的生活负担和压力,但是增加了祖辈家长的负担。在此过程中,隔代教育的儿童在心理、情感上也会更加偏重于祖辈家长,心理、行为上也会受其影响。在共生视域下分析隔代教育,可以对其社会价值进行充分发掘,对于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能够客观思考、全面分析,制定出相应措施,促进隔代教育更加健康、完善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2]毛可,张翔.城市儿童隔代教育研究综述——基于21世纪以来CNKI的文献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8).

[3]孔屏,王玉香.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

[4]刘丹丹.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S2).

[5]郭筱琳.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6).

[6]陈亚.幼儿园应对祖辈教养状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透视隔代教育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透视”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