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反馈教学法对提高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9-07-29 09:28徐爱娟刘华英
关键词:心内科波形心电图

陈 璐,徐爱娟,诸 雯,刘华英*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8年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心内科轮转护理人员73名,对其进行异常心电图识别的目标反馈教学。

1.2 方法

目标反馈教学带教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着重老师和护理学生之家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发挥带教老师的指导作用。具体方法①第一周,熟悉科内环境,熟悉各班工作职责。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各种皮试液的配制,熟悉《心内科警示手册》内容及抢救车用物;熟悉心内科专科护理操作:除颤仪、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的使用、心电图机的使用;有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规范统一的示范,强调互动和交流,如遇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可做下笔记,待授课结束可单独咨询。或者会上统一交流。最后有老师对重点和难点统一讲解。②第2~3周,掌握心内科专科护理操作;掌握本科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典型心电图特征;掌握各种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如:室早、室上速,室速、室颤、房颤、房扑等。③第四周,随机抽取不同心电图进行识别,对老师和学生不懂不解的地方,可有护士长或主管护理老师组织讨论,最后做好总结和记录。

1.3 考核指标

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窦缓、各种房室传导阻滞、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扑、室颤、心肌缺血、心梗等临床常见的心电图波形识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目标反馈教学培训后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种房室传导阻滞、室上速、房扑、房颤、心肌缺血、心梗的识别能力,恶性心律失常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并且及其危重,往往起病急,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因此对临床护理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能够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器,同时也要对一些异常的心电图作出准确的识别和诊断,而且要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3]。但是对于一些年轻护士,特别是刚刚入院以及轮转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知识有限,对心电图的波形识别能力普遍缺乏,不能有效准确的识别判断心电图的改变,不能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的意义,甚至有些护理人员不能识别正常的心电图和干扰波形。分析原因多和科内带教老师对心电图知识讲解不全面有关,其次和没有系统而全面的心电知识培训,特别是心内科轮转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目标反馈教学模式在心电图识别能力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通过教和学相互反馈,强调师生互动,同时辅助以评价为动力,最终反馈矫正而达到最终目的,对心内科护理人员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1]。在目标反馈教学中,对不熟练,不理解,记不住的地方进行反馈,先由护理人员对护理学生自己组织对常见的心电图图形进行学习和汇总,并讨论和记录,由心内科专科医生或心电图医生进行解答,帮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不同心电图波形特征[2]。

因此对心内科轮转护理人员进行目标反馈教学培训心电图识别培训,能显著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对异常心电图的的综合识别与应用能力,可发现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并提高抢救成功率,协助医师对疾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表1 目标反馈教学培训前后恶性心律失常识别效果(正确/错误)

猜你喜欢
心内科波形心电图
基于时域波形掩护的间歇采样干扰对抗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基于Halbach阵列磁钢的PMSM气隙磁密波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