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血管成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2019-07-29 09:28武瑞凤
关键词:冠脉斑块综合征

武瑞凤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高危疾病,主要是由于冠心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猝死率极高。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斑块的稳定性有着明显联系。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通过上述仪器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冠状动脉造影是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碘对比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新性,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使冠脉造影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当下选择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对冠脉斑块性质进行有效判断,已经成为了冠心病领域共同研究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性,并可通过血管显影判断冠脉的狭窄程度,可斑块的性质进行有效判断。因此,本文主要对冠脉CT血管成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并将其作为实验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冠脉CT血管成像。实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28±3.8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89±3.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相同仪器进行检查,使用仪器为西门子公司提供,型号为双源64层CT,检查前均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查,若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min,应给予患者阿替洛尔(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323,2010年09月30日,生产单位: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服用剂量为50~100 mg,若患者的心率超过80次/min,应给予患者服用美多心安治疗,服用剂量为5 mg。注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进口药品 意大利,注册证号:H20100033,2010年01月11日),注射剂量为60~90 mL,注射速率控制为6 mL,设置管电流为400mA,管电压为120 kv,螺距设置为0.3,层厚设置为0.5 mm,旋转时间为0.33 s,于患者疾病期间进行扫描,主要对心动周期各个相位窗进行检查,并获取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等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CT值在350~1000 HU为钙化斑块,CT值在-100~190HU为非钙化斑块,斑块负荷=斑块体积/血管体积。RI(重建指数)=病变处管腔面积/近端参照血管管腔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患者数据SPSS 17.0软件计算,非钙化斑块负荷、重建指数、斑块最小密度CT值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对比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负荷、重建指数

实验组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负荷、重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负荷、重建指数(±s)

表1 对比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负荷、重建指数(±s)

组别 n 非钙化斑块负荷(%) RI实验组 35 58.64±2.95 1.82±0.59对照组 35 45.25±3.16 0.57±0.13 t-18.3244 12.2404 P-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最小密度值

实验组患者的斑块最小密度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s,HU)

表2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s,HU)

组别 n 斑块最小密度CT值实验组 35 42.35±3.25对照组 35 99.15±2.49 x2 - 82.0751 P-0.0000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斑块不稳定性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根本性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极易发生破裂,可导致出血,并且出血部位可形成血栓,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1]。通过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判断斑块的性质对确定患者疾病的危险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冠脉造影检查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部分患者因不耐受无法完成检查。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优势极为明显,具有无创性的特点,注射对比剂后,可使患者的血管充分显影,并可以对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判断,可明确患者的斑块性质,对判断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着重要意义[2]。

综上所述,冠脉CT血管成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性质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利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该种判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冠脉斑块综合征
责任斑块狭窄度及颅内斑块总数与复发性卒中相关: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考前综合征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