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07-29 09:28静,雷
关键词:焦虑症意义差异

杨 静,雷 杨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但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一般给予药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进行语言交流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院将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35例,治疗期间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并研究护理效果,现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焦虑症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探究组67例和参照组68例。其中,探究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64±2.67)岁;参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4.03±3.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参照组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环境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为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适当安抚患者,指导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探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热情、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认真聆听患者主诉,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为患者讲述既往临床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其治疗信心。第二,护理人员要有善良、温暖的个性,结合自身积极向上的情绪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和交流,进而感染患者,使其减轻焦虑情绪。第三,在患者焦虑症发作时候,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实施心理干预,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其情感支持[1]。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前后患者的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临界值50分,分数与焦虑程度成反比)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下降,但探究组患者优势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对(±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对(±s,分)

组别 n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探究组 67 52.33±1.24 38.21±1.05参照组 68 52.26±1.31 45.87±1.34 t-- 0.31 36.93 P-- 0.75 0.00

3 讨 论

焦虑症属于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是长期的焦虑情绪体验,其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焦虑症患者还会出现气急、喉头堵塞濒死感等;而慢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障碍,会出现头晕、心慌、坐立难安、出汗的情况。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有研究显示其可能与患者的家庭、成长经历及自身疾病有关[2]。焦虑症除了用药治疗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心理干预。

本研究显示: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探究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参照组,探究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与语言交流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作用。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可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能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心,进而增加治疗的信心;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及指导家属给予其情感支持,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焦虑症状,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给予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焦虑症意义差异
一件有意义的事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有意义的一天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生之意义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