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07-29 09:28卢玉芝
关键词:下肢动脉疼痛

卢玉芝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周围血管疾患中,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几乎大部分都是由动脉硬化所引起[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5.63±2.05)岁;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4.89±1.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压、脉搏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生活护理。患者在治疗住院护理人员要定时到病房巡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要密切关注,保证病房的采光通风,定时更换床单、被套,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②饮食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为主,忌辛辣、高胆固醇饮食,多食水果,蔬菜;③疼痛护理。患者在夜间疼痛感尤为剧烈,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多和患者聊天,让患者多听音乐,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2]。④心理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病程长,见效慢,护理过程中多倾听患者诉求,联合患者家属消除患者疑虑,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下肢活动能力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下肢活动能力明显恢复;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恢复正常,下肢活动能力部分恢复正常;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下肢活动能力均无恢复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能与年龄(多发于中老年)、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高脂饮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症状是疼痛、下肢凉麻,运动的时候疼痛加重,休息的时候疼痛减轻。

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措施如下:一般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比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扩血管药物。此外,患者还需改变生活方式,去除病因,比如戒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等;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它具有创伤性小的优点。当不适用介入治疗时,可使用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上主要采用动脉旁路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尽快消除患者的病症。

结语:本文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显示,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过程的恢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采用推广。

猜你喜欢
下肢动脉疼痛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