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019-07-29 09:28马铁菊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脑梗死

马铁菊

(兴隆县人民医院,河北 承德 067300)

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快、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国内外相关专家都倡导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为此,本文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早期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43±7.14)岁,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为:(1)肢体康复训练:先对患者身体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基本能力康复计划,计划应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开始,整个过程应循序渐进,先以被动训练为主,再进行主动训练。(2)良姿位摆放:在康复早期,患者的体位为:上肢肩关节向前,腕关节伸展旋后,肘关节伸直,指关节向外舒展。患者下肢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微屈伸,避免下肢外旋。此外,为了避免感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翻身,整个过程应避免患肢受压过度。(3)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在床上时,先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以健带患,若患者局部组织发生萎缩或水肿时,应帮助患者按摩、擦洗,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患肢恢复。患者可以下床后,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先由护理人员或家属指导进行简单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活动锻炼量应逐渐增加,避免运动过度。若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医护人员应注意引导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尽可能减少人为帮助。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两组各39例。实验组无效2例,有效17例,显效20例,总有效37例。对照组无效9例,有效16例,显效14例,总有效30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9 46.39±19.14 83.51±16.22 18.52±6.31 6.74±4.16对照组 39 44.64±18.42 72.15±16.16 18.33±6.62 10.23±6.47 t 0.361 2.718 0.114 2.485 P 0.720 0.009 0.910 0.016

3 讨 论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在查明病情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选择回家休养治疗。为了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应尽可能让患者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庭都非常重要。秦立玲[2]等人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大大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其不仅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还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文中,经早期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功能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