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探讨

2019-07-29 09:28红,张欢*
关键词:西医阻塞性健脾

王 红,张 欢*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具有不可逆的通气受阻,呈进行性,易反复发作等,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时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二氧化碳潴流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1]。引起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为抗炎,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方法,效果常常不理想,围绕中医却对该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2],本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7例,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62~83岁,平均(69±4.7)岁,对照组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1±3.6)岁,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除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外,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如持续低流量吸氧缓解患者缺氧状态,抗炎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使患者通气量增加等。对于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造成患者心力衰竭的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药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煎服治疗,痰浊壅肺型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方以健脾益肺,降气化痰为主。药物组成:麻黄、杏仁、茯苓、半夏、莱菔子、葶苈子、射干、陈皮等。阳虚水泛型采用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方以温阳利水,健脾益肾为主。药物组成: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生姜、附子等。

1.4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s)

组名 例数 VCmax(V/L) FEV1(mL) FEV1/FVC(%)观察组 47 3.01±0.39 2794.4±258.7 81.2±14.7对照组 43 1.82±0.21 2157.4±108.6 50.8±10.7 t 17.7831 14.9875 11.1275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气道受阻,使患者呼吸通气量下降,导致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疾病。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等方法治疗该疾病,药物多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抗胆碱药等药物为主。而中医根据不同分型使用不同药物来减轻患者症状,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属于肺胀、咳嗽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脾气不足、肾气亏损,进而导致肺脏宣发不畅,津液失调,因此其临床治疗多以健脾益肾,行气利水、降火化痰等药物治疗,而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根据中医辩证分析进行治疗,可归为痰浊壅肺型、阳虚水泛型,因此临床治疗目的则为健脾益肺、降气化浊或者健肾利水为主。

同时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不难看出,观察组的肺功能明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会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为患者本人及家属减轻负担。

猜你喜欢
西医阻塞性健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