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2019-07-29 09:28段远霞
关键词:酰胺抗结核肺结核

陈 林,段远霞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23~59岁,平均(29.46±3.41)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肺结核,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判断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精神分裂症专科治疗和标准5联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期间由结核科专业医师对患者抗结核用药过程、病情监测、辅助检查等病历信息进行综合记录,在此基础上判断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包括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出现时间及与所用药物有关的因果关系。ADRs判定标准:在确定有用药史下,有实验室检查异常和相关临床表现,ADRs出现后再次使用同样药物后患者又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症状[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率及出现时间

本组75例患者在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共4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3.33%(40/75);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率及出现时间分布,见表1。

本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尿酸升高(32%)、肝功能依次(26.67%)、胃肠反应(24%)、过敏反应(13.33%)、血液有形成分异常(10.67%)、神经系统异常(6.67%);在用药后出现时间上胃肠反应出现时间最快,而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最晚。

2.2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患者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吡嗪酰胺(68.57%、)、异福酰胺片(52.31%)、链霉素(29.41%)、丁胺卡那(19.05%)、对氨基水杨酸(11.11%)。见表2。

表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率及出现时间

表2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 论

结核是以感染结核杆菌为基础病理的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抵抗力下降、个人卫生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通过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长期住院的75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发现血尿酸升高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而吡嗪酰胺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临床上可根据该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合理用药[2]。

猜你喜欢
酰胺抗结核肺结核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草酰胺缓释氮肥的特性分析及建议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