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07-29 04:36方雷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新时代高校

方雷

【摘 要】本文论述将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基于爱莲文化及其蕴含的廉政教育价值,从有助于丰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有助于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典型等方面分析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制度体系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将爱莲文化纳入廉政文化建设范畴,拓展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贯穿高校文化建设管理各环节等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以促使爱莲文化真正成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关键词】爱莲文化  新时代  高校  廉政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08-03

爱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是高校创新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将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提升成效的有益尝试。高校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准确把握爱莲文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举措,切实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一、爱莲文化及其廉政教育价值

爱莲文化之得名源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及其名作《爱莲说》,他在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作为“花之君子”的形象,是高洁人格的象征,被赋予高尚、正直、廉洁的文化意象。爱莲文化由周氏后裔在广西桂林灵川县江头洲村发扬光大。据记载,周氏后裔定居江头洲村后,从明末至民国共走出160多位官员,出现了“一门两进士”“三代庶吉士”“四代都翰林”“五代五知县”的奇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官员大多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无一人有贪墨行为。该村因此享有“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才子村”“百年清官村”等美誉。

爱莲文化的廉政教育价值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蓮花本身作为代指廉洁的文化意象,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周敦颐将其归纳为“五不”,即“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其中,“不染”“不妖”喻指莲花一样的君子志向高洁、本性庄重,体现了廉洁者所应具有的自律意识;“不蔓”“不枝”表现君子刚正不阿、勇于担当,表达了廉洁者的自立精神;“不可亵玩”表明君子卓然自立,彰显了廉洁者的自重品质。同时,莲与“廉”谐音,人们常常以“莲”喻“廉”,形容为官者清廉正直。二是周敦颐及其后人以身示范,为后世树立了清白廉洁的君子典范。周敦颐50岁时作自况诗一首,其中“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一句,可作为其为官之道的精妙阐述。周氏后裔以爱莲文化为其家学渊源,秉承其精髓,以《周氏家训》作为教育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求学持家、为人为官等方面的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尘不染、廉洁奉公、无私无畏、以身殉职”的爱莲文化精神,在腐败成风的封建社会造就了清官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奇观。三是周敦颐及其后人身上体现了丰富的廉洁精神,包括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爱民为民等内容。如周履谦官居三品,其故居面积不足60平方米,常以“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自律;又如周培正任四川梁山知县时,苦口婆心劝说民众植树种果,治理河川;再如周履泰发动群众大力兴建水利,推行农耕技术,惠及百姓,其“廉明宽厚,薄赋轻刑,循良懋著,爱民之仕”,于年老告归之际,“士民怀威感德,泣送载道”;等等。在我国当前正处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现实背景下,周敦颐及其后人无疑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形象教材,为广大师生塑造了可信可感的廉政人物形象典范。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与廉政工作关系不大,廉政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廉政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主要围绕领导干部来开展。这些错误认识忽视了高校广大师生和一般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造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角度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形式化、表面化的弊病。广大教师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主业,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长期存在,造成对师德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不能自觉做到用崇高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在廉政教育中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单一、针对性差、吸引力弱。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纪委等部门,尚未形成全员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不少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看一部廉政影片、逛一个警示基地、写一篇思想汇报”的老套路上,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另外,建设内容缺乏生动性,不能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区分和细化,使廉政文化建设变成自上而下的逐级传达,违反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跑了调、走了味。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不健全。这种不健全表现在制度体系建设的更新速度慢,往往落后于高校办学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了制度管理漏洞;有些制度之间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还有的在执行上存在因人而异、有章不循等问题。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办学资源不足、经费紧张是高校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这促使高校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就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往往存在场地场所、设备设施和相关教育技术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等情况。

(五)理论研究不足。专门从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人员不多,理论成果相对薄弱。从事反腐倡廉工作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往往理论素养不够,没有深入地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三、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厚重感。《爱莲说》蕴含清正廉洁、正直君子的理想境界,是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不仅对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也有助于今人追古思今体味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因由和时代趋势。由周氏家族集资兴建的“爱莲家祠”是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地标,当地每家每户门前挂着记载先祖政绩的牌匾,这些牌匾无不记述着清廉的内容。以爱莲文化为载体形成的一套可知可信可感的形象化、立体化廉政文化“教材”,有助于增強广大师生强化廉政建设的文化自觉。爱莲文化之本质体现了“一尘不染、廉洁奉公、无私无畏、以身殉职”的精神境界,与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从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有助于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典型,增强廉政文化建设感染力,弘扬社会正气。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由于存在内容空、形象虚、实效差的困境,造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普遍未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廉荣贪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利用爱莲文化的丰厚廉政资源,有助于突出品位、体现特色,形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品牌。《爱莲说》作为中国古典散文的经典篇目,因其描写莲之生动的形象、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文字,对后人感受廉政文化品格极具艺术感染力。爱莲文化蕴含的“洁净纯朴、正直刚正和坚强自重”的廉政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推动廉政思想通俗化、大众化,使廉荣贪耻的价值理念更易于被广大师生认同、接受。周敦颐官位不高但品德高尚,时刻将百姓之冷暖、温饱记挂在心上,哪怕自己丢官也要为受冤屈者主持公道,这种心中有民的思想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型。周氏后裔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品德与光辉形象有助于激起高校广大师生的敬仰之情,使他们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在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关键时期,能够做到自觉看齐、坚定看齐、善于看齐,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同心同德、政治上坚定忠诚、行动上勇挑重担,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强大力量。

四、爱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将爱莲文化纳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范畴。高校要切实强化对爱莲文化的认同度,从领导层面加强对爱莲文化的重视程度,制定爱莲文化纳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充分发挥好爱莲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功能,以爱莲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橱窗,将其作为高校学习宣传爱莲文化的一块“自留地”。搭建廉政文化活动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将爱莲文化与廉政文化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创造广大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廉政文艺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爱莲文化的宣传教育。依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建设爱莲文化作品共享库,结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师生推荐爱莲文化读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建爱莲文化宣讲团,发挥高校自身的教师资源优势,在高校教师、学生及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层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实现人人尽知、乐知爱莲文化。

(二)将爱莲文化拓展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课程教学主渠道,把爱莲文化引入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拓宽爱莲文化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让广大师生真正从让我学变成我想学,激发学习研究爱莲文化的内在动力。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案例激发师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质教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优质、适用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深入实施爱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有计划地组织爱莲文化研究专家深入挖掘爱莲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丰富资源,对高校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修订,增加有关爱莲文化的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爱莲文化,同时在学业考核中增加爱莲文化所占比例,让爱莲文化与学业课程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廉政文化建设亮点。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在工作实践中践行爱莲文化,特别是自觉用爱莲文化理解、认同、传播廉政文化,形成强大的爱莲文化宣传教育网络。

(三)将爱莲文化贯穿高校建设管理各环节。具体如下:

1.让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流过程中感悟爱莲精神。开设爱莲文化微博、微信平台,建立爱莲文化学习圈,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在感悟爱莲文化中加深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9页)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景观建设,设置与校园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的廉政文化设施,努力做到让广大师生员工在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领悟爱莲文化。要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在自然景观中融入爱莲文化,借助石刻、雕塑、书法墙、摄影展等人文景观让广大师生员工感受到爱莲文化无处不在,在艺术享受的同时升华精神境界。

3.在一流的管理服务中感悟爱莲精神。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把爱莲文化融入管理服务,完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促进服务管理水平,让广大师生员工在学习生活中处处体悟到精神家园的尊重和关怀,增强对爱莲文化的认同度。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爱莲文化学习宣传研究中心,整合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准确把握爱莲文化的本质要义,推动爱莲文化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利群.八桂民族文化论丛  审美人类学与广西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王国清.依托江头洲“爱莲文化”  做大做强灵川廉政文化[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3)

[3]郝翔,陈翠荣.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方 雷(1985— ),男,河南潢川人,助理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规划及效能督查办主任兼分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建设新时代高校
浅谈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