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7-30 05:39张宏马林姚巧林李婧怡
成人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苏南地区社会教育

张宏 马林 姚巧林 李婧怡

【摘 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昆山市为例,通过调查走访昆山市教育局、昆山市民政局等部门,获取昆山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相关统计数据,明晰昆山市社区教育开展、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民办非学历教育开展、公共图书馆学习活动开展、老年大学教育开展、文化事业开展等学习型社会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能够促进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苏南地区;社会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6-0079-06

一、引言

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根据目前文献资料,一些专家学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了系列研究。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朱敏等研究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者在理念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们在实践运作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协同。[1]高志敏等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的两大基础,前者是制度保障,后者是行动基石,学习型社会统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2]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研究方面,张海霞认为目前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存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认知不到位、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保障条件等建议。[3]张竺鹏等在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现状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等对策建议。[4]还有学者对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进行研究,位涛对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存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环境差等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农村老龄人口教育机制、营造全社会积极学习氛围等建议。[5]苟荣津等认为老年教育存在管理制度混乱、师资匮乏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6]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学习型社会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但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还有待证实。尤其是随着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样,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对学习型社会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研究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昆山市为案例地,2018年1月至5月实地调查走访昆山市教育局、昆山市民政局、昆山市文广新局、昆山市社区培训学院、昆山市公共图书馆、昆山市文化馆、昆山市老年大学等相关部门,获取昆山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相關统计数据,了解昆山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苏南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昆山市社区教育开展情况

在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方面,昆山市设立1所市级社区培训学院,在11个区(镇)设立社区教育中心校,在21个街道和308个村(居委会)设立社区市民学校,市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区(镇)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从表1可以看出,2013—2015年,昆山市各类社区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总数由3 945人递减到3 193人,获得学历人数在1 382—1 506人之间,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在130 964—158 519人之间,获得相应证书人数在6 313—6 849人之间,每年开展其他社会培训总课时在19 884—20 158节之间,培训人数在277 530—299 004人之间。

从表2可以进一步看出,昆山市“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社区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6个,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镇2个,江苏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7个 ,江苏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个,江苏省级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1个,苏州市学习型街镇2个,苏州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5个,苏州市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10个,苏州市级现代农民教育中心2个,苏州市教育现代化镇(街)老年大学10所,苏州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6个,江苏省标准化居民学校41所,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市民学校43所,昆山市学习型党组织62个,昆山市学习型机关135个,昆山市学习型企业(单位)1 010个,昆山市学习型社区295个,昆山市学习型家庭11 061个,昆山市学习型团队31个,昆山市数字化学习社区124个,面向市民开放文化、科技、体育等场所2 000处。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91人,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542人,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23 469人。

2.昆山市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情况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智能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途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正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建立的。昆山市于2010年建成“昆山市民学习在线”,网站由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表3表明,2013—2017年“昆山市民学习在线”网站,课程数量由2 554门增加到6 699门,注册人数由68.7万人增加到73.5万人,五星级学员在26—30人之间,四星级学员在68—74人之间,三星级学员在605—728人之间。

3.昆山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开展情况

民办非学历教育主要是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的,社会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在校学生、社会就业青年。表4表明,2013—2015年,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 920.1亿元增加到3 080.0亿元,常住人口总数由200.8万人增加到205.9万人,培训机构总数由45个增加到48个,培训学员总数在24 586—25 623人之间,专职教师总数在220—238人之间,兼职教师总数在101—219人之间,培训总收入由4 337.96万元增加到5 939.50万元。

4.昆山市公共图书馆学习活动开展情况

表5表明,2013—2017年,昆山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由222.50万册增加到303.02万册,图书流通量在152.38—238.50万册之间,图书借阅量在169.00—213.70万人次之间,举办市民文化专家讲座在51—58场之间,阅读推广活动举办量由70场增加到319场,阅读推广活动参与读者数由0.86万人次增加到3.42万人次。

5.昆山市老年大学教育开展情况

从表6中发现,2013—2017年,昆山市老年大学教育招生总数由2 427人增加到5 004人,学员总数由3 157人次增加到9 046人次,课程数量由31门增加到39门,兼职教师数由34人增加到42人。

6.昆山市文化事业开展情况

昆山市“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见表7),建设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34家,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62万m2,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7m2,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万场,创作文艺作品4 825件,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家,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接待观众量100万人次,高清电视节目44套,家庭数字电视用户34万户,家庭宽带用户5万户,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149个,资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8 087万元,文化企业8 383家,文化馆举办活动1 500场,文化馆举办活动观众量150万人次,文化作品版权登记总量11 311件。

2013—2017年,昆山市电影文化发展概况(见表8),电影放映场次由10.02万场增加到26.70万场,电影观众人数由287.23万人次增加到612.72万人次,电影票房收入由6 939.93万元增加到19 481.51万元。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苏南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总体成效显著,但成人學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培训等工作开展存在停滞和不足。目前社区教育示范镇、社区教育中心校、老年大学、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建设效果明显,取得积极进展。但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总数和获得学历人数都在减少,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证书人数也在减少,社会培训总课时和培训人数增长停滞或略有减少,这与苏南经济发展正在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减少,低学历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也在相应减少有关。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人数较少,队伍较弱,年龄多偏大,对社区教育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数字化学习平台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存在注册人数多、学习人数少等现象。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在逐年推进,已经成为社会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但数字化学习平台注册人数多,实际在线学习的人数较少,大量学员注册以后极少登录网站,还有学员登录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学分以便兑换奖品,长时间甚至24小时在线学习,学习意义大打折扣。数字化学习平台真正开展有效学习的学员数量有待提高。

(3)相对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同步增长不够,担负社会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民办非学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苏南经济发达,常住人口众多,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较大。但目前,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总数、培训学员总数、专(兼)职教师总数等指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不明显,甚至还有下降,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社会教育功能没有完全体现。

(4)公共图书馆学习活动形式多样,但服务群体存在局限性,市民学习热情还没有充分调动。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条件优越,学习活动形式多样。但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图书借阅量都在逐渐减少,这可能与进入移动学习时代,市民能更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有关。并且公共图书馆由于区位、交通等因素限制,服务群体具有一定局限性,专家讲座、阅读推广等学习活动开展预先宣传不够,参与读者有限,没有达到最佳社会教育效果。

(5)老年大学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但招生规模、课程数量和教师数量不能适应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老年大学教育活动开展积极,但2017年昆山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8.19万人,其中男性8.73万人,女性9.46万人,相对于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老年大学的招生规模、课程数量、师资力量等还显得很薄弱,不能适应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也不利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

(6)各项文化事业发展迅猛,但电影题材多以纯娱乐为主,社会教育作用不明显。目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艺作品创作、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展示、数字电视连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馆活动举办等文化事业发展很快,进展明显。尤其是电影市场发展更是迅猛,但目前放映的部分电影一味迎合观众娱乐需求,制作粗劣无厘头,甚至价值取向扭曲,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教育效果。制作精良,受到观众喜爱,既有社会教育意义,又有艺术观赏性的电影作品较少。

2.建议

(1)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类型。社区教育工作繁杂,意义重大,一支强大有力的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能够保障社区教育顺利进行。目前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历偏低,职称多为中级,年龄结构不合理,这对社区教育开展会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根据社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强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得人数、学历、职称、年龄均结构合理。同时,对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均要合理规划引导,形成一支强大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常住人口的人员构成也在发生变化,整体学历水平在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学历教育类型与层次也应该随之调整,可以采用联合办学等形式,缩小专科层次招生规模,扩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甚至开展硕士层次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也应该根据常住人口人员构成变化进行相应调整。首先,调整培训类型,减少初级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增加高级工、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其次,培训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要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一致,增加与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兴科技企业相关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

(2)注重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过程性管理,完善学习奖励考核制度,有效提高学员学习质量。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在逐年推进,课程数量和注册人数都有显著增加。目前学员通过课程学习、在线测试、文章发布等方式获得学分,通过平台登录、驻留时间、文章浏览等方式获得积分,学分、积分可以兑换学习币,达到一定学习币可以兑换奖品。年终对达到一定学分且排名靠前的学员授予星级学员称号。但这些学习激励措施和过程性管理还不够完善,平台课程资源提供与市民学习需求之间不够吻合,社会教育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立即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提高平台课程资源质量,淘汰不受市民欢迎的课程资源,优选具有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等风格的课程资源。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便于市民展开学习。以优质免费课程资源吸引市民参加学习,使得市民能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其次,加强过程性管理,利用后台检测手段,对于注册后长时间不登录学习的学员,发送提示信息,并发送课程资源介绍,督促其坚持学习。对于长时间登录挂机的学员,也可利用技术手段提示,如20分钟没有窗口互动就会自动终止学习等。最后,完善学习奖励制度,增加过程性考核,如互动环节回答正确也能获得相应学分,对达到一定学分的学员不限名额全部授予星级学员称号,并予以适当奖励,以最大限度调动市民学习积极性。

(3)推动民办非学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拓展培训项目,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和社会就业青年的各种学习需求大幅度增加,完全依赖学校教育或者社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这时,民办非学历教育就是对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需要推动民办非学历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增加社会培训机构数量,扩大社会培训机构招生人数,强化社会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教育质量。同时,社会培训机构也需要拓展培训项目,遵守國家相应的管理要求,围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专题知识培训等展开培训项目,与学校教育错位发展,提供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高端教育产品,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尤其是需要大量增加技能培训类项目,吻合目前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公共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学习活动形式,扩大服务对象,调动市民学习积极性。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移动学习越来越便捷,受到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公共图书馆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创新学习活动形式,如增加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服务,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开展各种专题图书展示,定期举办各种读者沙龙活动等。市民文化专家讲座需要提升质量,尽量邀请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研究水平的顶级专家学者主持讲座,讲座内容选择既要有知识性、文化性,也要能面向生活,具有一定实用性。阅读推广活动也需要丰富活动内容,如新春诗会、科学实验、外国文学欣赏、知识竞赛、家长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同步视频转播,扩大市民受教育群体,达到更好的社会教育效果。市民文化专家讲座和阅读推广活动都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预先宣传告知读者,如在图书馆内张贴海报、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还可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地方有线电视等宣传,调动市民学习热情,尽可能吸引读者参加,扩大服务对象。

(5)扩大老年大学招生规模和课程数量,增加师资力量,适应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的总量越来越大,且老年人口学习时间充裕,老年大学能够较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学习需求,这也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老年大学需要扩大招生规模,增加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数量,如书法、绘画、养生、旅游、摄影、戏曲、电脑、太极拳、烹饪、象棋、瑜伽、舞蹈等,或者多举办一点相关知识讲座,增加相关专业师资力量,或者招聘一些具备教学能力的志愿者担任课程教师,尽量多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改变目前老年大学因学习名额供不应求而将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的局面。

(6)电影等文化事业发展要注重价值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达到良好社会教育效果。文化部门通过艺术的形式,以市民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社会教育,更加具有教育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潜移默化地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可以多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激发市民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化馆可以通过文艺演出、文艺辅导、文艺讲座等形式传播更多的艺术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文化馆还可以创作编排具有积极向上主题的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旋律。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也要注重价值导向,创作出更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电影院在播放电影时不能只考虑票房收入,要注意电影价值导向,对于制作精良,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又有艺术观赏性的电影,要大力宣传,安排在黄金时段和设备优良的演播厅轮流播放,对于娱乐无底线或纯粹恶搞的电影,要减少播放。

【参考文献】

[1]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1):50—66.

[2]高志敏,朱敏,傅蕾,陶孟祝.中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知”与“行”的重温与再探[J].开放教育研究,2017(4):50—64.

[3]张海霞.困境与突破: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21—24.

[4]张竺鹏,陈乃林.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6—18.

[5]位涛.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农村老龄人口的教育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7(9):72—75.

[6]苟荣津,夏海鹰.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探究[J].成人教育,2018(2):42—44.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苏南地区社会教育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学习型社会下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