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现状及其改进

2019-07-30 10:10周永新王芳宇肖阳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翻转课堂

周永新 王芳宇 肖阳芳

摘要:近年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国内各顶尖大学纷纷加入慕课建设的大浪潮。那么,各高校在这场大浪潮中表现得怎么样呢?文章将以湖南省三十二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从慕课建设与慕课应用两个立足点出发,广泛收集数据,多视角、多维度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解读。

關键词: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67-03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随即风靡全球,《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2013年又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MOOC启动年”。由于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1],慕课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向全球展示其传播教育的潜力,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顺应这种教育资源信息化、开放化、国际化的趋势,国内各高校纷纷加入慕课建设的大浪潮。那么,在这场大浪潮中各所高校的表现究竟怎样?慕课资源建设应用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创新完善?这些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湖南省三十二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尝试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现状及其问题加以剖析。

一、普通本科院校慕课建设应用的多维考察

为了深度剖析普通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本文设计了平台属性、举办者、课程结构、建设应用时间等多个维度的研究方案,并获得了基本数据。

(一)平台属性的现实考察

从平台属性看,三大平台占据主流,校际共建、共享成为新趋势。目前,湖南省各高校开展慕课建设主要基于三个平台,分别是爱课程、超星慕课和智慧树。截至2016年12月31日,湖南各普通本科院校一共在这三大平台投放视频公开课程共计182门。其中,爱课程151门、超星慕课28门、智慧树3门。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已经有了自建平台,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均有基于自建平台的慕课(表1)。

(二)院校类别的差异分析

从举办者类型看,部属高校慕课的数量明显多于省属高校。以爱课程平台为例,湖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在该平台上共有151门课程,其中,中南大学55门、湖南大学37门,两所部属大学共计92门,占总数的60%;其余30所省属本科院校共计59门,占总数的40%。从招生批次来看,10所一本院校共计141门,占总数的93%;16所二本院校共计10门,占总数的7%;另有6所二本院校没有一门慕课上线。

(三)课程属性的简单比较

从课程属性看,通识类慕课已有长足进步,专业类慕课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调查结果显示,通识类慕课为33门,专业类慕课为194门,二者之比接近1∶6(表2)。考虑到各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是专业课程数量远大于通识课程数量。以湖南省某普通本科院校为例,该校2015—2016学年度共开设1800门课程,其中通识课程125门、专业课程1675门,二者之比约为1∶13。如果对照这个比例,则专业类慕课建设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四)时间维度的调研分析

从时间维度看,慕课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13年,大家尚没有清晰的慕课概念;2014年,随着湖南大学《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课程的推出[3],各院校积极跟进,2014年已有45门慕课出现在各大平台,2015年慕课总数已达114门,2016年更是达到了227门(图1)。最早有慕课出现在课程体系中的尝试是湖南大学,该校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的通识选修课中引入了智慧树平台的三门课程。此后,随着超星慕课在湖南的强势崛起,很多院校都开始试行将它的课程引入通识选修课中。在2014—2015学年期间,慕课进入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出现了一个大提速,基本实现了湖南高校的全覆盖。

二、高校慕课的实践模式及其突出问题

当前,绝大部分院校有将慕课引入课程体系的实践。根据调研数据的统计结果,除个别院校没有收集到数据外,在湖南省32所本科院校中,绝大部分本科院校都有将慕课引入课程体系的尝试(表3),并且采用了通识选修或课程共享的实践模式。

从现实情况看,慕课的建设应用采取以通识选修课或课程共享为主的模式,而缺乏其他深层次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引发与推进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然成为当前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突出问题。

具体来讲,一是慕课的深层次应用缺失。当前,高校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了慕课这种新的教育形式,而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问题。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这种结合大致有三种形式:课程共享、多样化教学和翻转课堂。当下的课程共享主要是一流学校、知名院校的名师、著名教授团队将他们的授课内容和形式通过慕课的形式共享,给其他学校的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识选修课便是课程共享的一种形式。而多样化教学主要是利用慕课将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如湖南农业大学引入一些慕课进入课堂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则是把慕课作为课前学生的自学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开展小组交流、探讨,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4]。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各高校引入慕课的方式主要还是以课程共享为主,缺乏深层次的实践探索。二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缺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这种革命性影响只有通过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形成。从调查数据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慕课应用还只是丰富课程资源,让师生见识优秀课堂教学情境,受到来自虚拟空间的优秀资源的间接熏陶,而没有能够普遍地深度引发和促进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普遍提升问题。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已经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政策,新近又要求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技能,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等,可以这样认为,以后的大学生或许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将不成问题。现在的关键是需要全方位地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整合的能力。此外,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与慕课建设应用的实际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由于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处于逐步改善之中,整个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相对滞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远未完成,因而这无疑是当下高校慕课建设应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完善与创新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2015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确立了慕课建设过程中的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与加强规范管理三个基本原则。根据《意见》,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此可以预见,未来10年,慕课热将会持续升温,“慕课现象”在我国还会持续蔓延[5]。综合湖南省32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析数据,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将是高校慕课建设应用改进的重点。

(一)优化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中宏观环境

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宏观环境主要指国家和区域政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教育科研制度环境等,中观环境则是指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与能力的建设水平,尤其是高校教师制度和课程教学制度的创新、完善状况。当前,在慕课建设领域,除继续大力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慕课外,也应激发广大地方本科院校参与慕课建设的热情。同时,鼓励各高校积极开发专业類慕课,避免课程类别整体失衡。在慕课应用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要求[6]。各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更加重视教与学过程中的知识生产与创造[7]。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而让慕课这种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二)加大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投入及推进力度

慕课建设应用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和时间投入。其中,人力资源投入主要是管理人员和师资的投入;物质资源投入的重点是慕课建设应用的平台建设及其相应的物质条件准备;制度资源投入的关键是高校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制度建设对于慕课建设应用的关切度;时间资源投入的核心是教师人事管理与课程教学的相关部署,或者说是管理人员与教师用于慕课建设应用的时间度量。当前,就各个高校而言,推进慕课建设应用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努力。

(三)提升高校慕课建设应用的师资素养与能力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执行者,也是教育创新的直接创造者。在高等教育已然进入社会中心位置的当代,高校师资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尤其是对于慕课建设应用的关切度,显然与慕课建设应用的质量水平密切关联。当前,政府和高校应在鼓励教师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创新、完善师资国培、省培制度及课程体系结构,根据需要和可能增设慕课建设应用的素养课程;应在学校广泛开展教师慕课建设应用素养竞赛和技能比武,以此激发教师和管理人员全体的热情,进而大面积地提升师资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现平.国内外慕课发展及武汉市属高校慕课建设研究[J].江汉学术,2015,(12):74-75.

[2]徐永顺.MOOCs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3):8-9.

[3]左丹,等.湖南大学柳肃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课程排名全球慕课第三[N].湖南日报,2016-07-02(11).

[4]夏颖,等.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44-45.

[5]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9.

[6]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2.

[7]赵宏,郑勤华,陈丽.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研究:现状与反思[J].中国远程教育,2017(7):22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翻转课堂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