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2019-07-30 10:10李云刘红陈桃英蔡生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改革

李云 刘红 陈桃英 蔡生力

摘要: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是海洋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课程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82-02

一、前言

目前,许多生物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和扩展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既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缺少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同时也对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前景缺乏了解,进而阻碍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或者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结合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内容过于宽泛、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叠过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与课后互动性不高等现象。因此,亟须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予以解决。

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是为海洋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基础课,是研究海洋脊椎动物生命活动、形态结构以及分类的课程[1]。本研究根据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教学特点,分析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及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实践以及实验动手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真正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以及开创精神的优质人才的目的。同时,通过本项目进行的一系列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的改革尝试,结合新时期“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以及海洋学科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点[2],初步建立一套具有上海海洋大学特色的新型海洋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对于促进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和方式转变,促进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水平和提升海洋生物专业师资质量,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课程主要知識点的模块化

根据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实践性、创新性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海洋脊索动物、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海洋鸟类以及海洋哺乳类等几大模块,其中又可以横向分为生理结构与功能、进化与分类以及相关生态等模块,每个模块间同时具备相互交叉和递进的关系,从而避免部分知识点的重复出现,也便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值得指出的是,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每个模块都应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应掌握的某些技能及方法,辅以相关案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课程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主线,既避免知识点的重复以及前后内容的混乱,同时也方便学生由点及面地系统学习课程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

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同国际国内的最新研究动态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同时,将具体案例落实到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中,避免单纯的理论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开展案例教学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以及教师所承担的具体科研项目,建立海洋生物学课程案例库,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基础。案例教学是以具体案例为基础,师生一同研讨的教学方式[3]。案例教学一方面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推理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将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相结合

通过短学期的实习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实践活动,将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同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通过事先设计一系列小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从而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进一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

海洋生物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根据本专业特点,将多门海洋生物专业相关课程融会打通设立的一门大的海洋生物学通识课程。其中,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是该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原有鱼类学、普通动物学等课程基础上建立的,具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动物解剖及分类的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海洋脊椎动物的标本有保存时间限制,加上教学损耗以及样品稀有,导致无法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所以,在学校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海洋生物学(脊椎动物)课程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借助电脑的虚拟仿真技术,对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实验内容加以模拟,加入大量海洋脊椎动物数字化标本,尤其是关于一些珍稀和国家保护动物仿真标本的相关实验操作内容,大大扩展了本课程实验教学涵盖的内容,同时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和机械,过于强调通过试卷考核来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容易养成学生一味追求对理论知识的单纯记忆,无法灵活掌握,更缺乏相关的运用能力。

因此,传统的考试模式亟须改革。将单纯的试卷考核模式转变为综合考核模式,可以通过添加课堂互动演讲、相关课程设计、课程拓展论文等多种考核方法,从而在考查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团队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备高学历和国际化视野的年轻化教学团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教学团队尤为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在团队人员的组成上,努力调整人员结构,安排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教师共同合作,真正做到课程内容均由从事相应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教学,取长补短。其次,在人员的年龄结构上,也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教师分布合理。同时,不断加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参与相关培训以及各项国内外交流水平,在增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大大扩宽视野,了解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热点和现状,为更好地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云,蔡生力,刘红,陈桃英.海洋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z1):97.

[2]王志国.“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17,(21):166-167.

[3]杨蓉,钟世华.案例教学法改革研究初探[J].药学教育,2018,(2):38-41.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