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层次,划分结构

2019-07-31 02:03李仰臣
课外语文·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德公共场所论点

李仰臣

工匠造房盖屋,往往都是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胸中有了构图才运斤挥斧,正式开工。同理,出色的议论文也会加强结构意识,恰当地安排结构形式,令人击节。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即“纵式”,这种结构包括层层深入式、起承转合式等。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即“横式”,这种结构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等。

【设题举隅】

1.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江苏连云港中考题)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辽宁丹东中考题)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湖北鄂州中考题)

4.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题)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上海中考题)

【应考锦囊】

一、结构形式判断

从文本内容出发,运用议论文结构知识对文本结构形式进行判断。鉴于此,考生要加强结构意识,掌握几种常见的形式:一是总分总式。开头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二是并列式。围绕论点,列出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侧面来证明;三是层递式,各个层次间渐次深入,步步推进,对观点作纵深开掘;四是对照式,从正、反两个角度,用事例或事理作纵向的或横向的比较分析,以证明论点。

二、划分文章层次

划分议论文的结构,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即“三段论”),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句段等,还要抓住一些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等词,可知上下文之间是并列式结构;如有“不但”“而且”或“首先”“其次”等词,则为层进式。如果给议论性的语段划分层次,就需要仔细阅读每句话,了解它们的意思,弄清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划分层次。比如河北卷第17题: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陈述论证思路

此类题要求考生分析探讨作者证明论点的过程和结构思路,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等三个步骤走,但要注意,陈述的过程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写,不可空谈。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写出全文的证论过程。例如湖北省襄陽卷第24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二是写出某段或某部分文字的论证过程,例如贵州安顺卷第24题:“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①首先提出分论点:       ,②然后       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       的结论。”答题时,先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再答出论据是什么,然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四、分析首尾、过渡

考查对议论文开头段、过渡段及结尾段的作用,需要考生对它们的一般作用有所了解。开头的作用有:①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②用某个事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②发出……号召或希望人们……;③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比如安徽卷第12题:“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不仅要答出“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要简要分析,明确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样的论述。

五、理解结构严密

议论文论证结构要求十分严密,命题者常常会设计一个相关的题目,考查对逻辑顺序的认识。比如金华卷第7题:“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此题考查论证结构严密性,答题时先要明确“不能删去”,然后看看这几段与前后的段落之间是否有照应的关系,再看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阐述理由。

【考点示例1】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

最好的学校

王子墨

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还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有删改)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

(选自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津】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前,仔细阅读全文的每个段落,就不难看出:第一段概述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提出问题)。第二段列举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例,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分析问题)。最后一段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几个措施(解决问题),有条不紊,思路清楚。

【参考答案】

首先从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

【考点示例2】

读网,更要读书

党波涛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选自201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津】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结构的划分与理解能力。通读全文可知,这篇议论文第①②③自然段由人们读网的现象谈到读書的好处,进而引出中心论点“读网,更要读书”。接着第④⑤自然段阐述了人们不读书的原因以及读书需要勇气。最后第⑥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所以文章结构为:①②③/④⑤/⑥,故选B。

【参考答案】B

猜你喜欢
公德公共场所论点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