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7-31 06:10胡在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胡在东

摘要:微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微文化是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对微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提出了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040-02

目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文化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载体,微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数字化的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宽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满足了大学生丰富的文化需求,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微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

微文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微”为主题的发展形式出现的,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从狭义的角度看,“微文化”指的是一种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形成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迅猛发展的注重个体和微观以主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2]。微文化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新形态,具有表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独特的特点。微文化的主要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微文化信息的发布和接收不受地域、时间、内容的限制,信息量囊括全世界范围,大家只需登录微博、微信、微APP等微媒体,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取、发布、关注和评价海量的微信息。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微文化的传播采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作者的意图,不受数量、内容、地域的限制,还可以实现微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实效性。微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平台,可以使信息传递及更新突破时空限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文化借助网络技术传输信息和网络资源,能够打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限制,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微文化采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媒体等新型传媒形式不断拓展思想政治传播的方式,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微文化能够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限制,大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或运用微平台跟教师互动交流,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微文化作为载体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优化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向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微文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准则、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高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全部依赖于教师课堂讲授,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单纯接受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比较单调,高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或者是通过思想政治辅导讲座、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虽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教育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却得到重要的保障。

2.微文化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一直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始终坚持以教学大纲为统领,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育形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同时,其还存在着偏离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弊端,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形式机械,教学内容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没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先进的思想文化等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3.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更新效率高,具有时效性、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特点,但国家在信息内容和质量的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极易导致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目前高校存在着德育与教学科研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力度不够,工作抓得不实,存在停留在表面、消极懈怠等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上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由于微文化和传统文化相比,具有时效性、独特性、不可控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四、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1.提升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识程度和文化素养。在微文化视域下,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制定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师生对微文化的认识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将微文化教育资源融入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先进人物的事迹等,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优化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微文化视域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传统媒介为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用先进的文化承载整个高校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高校要将微文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结合,不断优化微文化的内容,汲取先进文化的精华,使教育内容体现时代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3.创新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大学生是新兴的社会群体“微民”的主力军[3]。在微文化视域下,高校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难点,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高校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有效衔接,使课程设置彰显理论性、专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教师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将微文化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加大对新的大政方针政策的讲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

4.科学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提升思政教育合力。在微文化视域下,高校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高校要科学利用微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水平。

综上所述,在微文化视域下,高校要将微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科学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积极提升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识程度和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彩茹.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寻[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

[2]胡娅,石裕东.浅谈“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4,(08).

[3]冯贺.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理论观察,2016,(03).

猜你喜欢
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