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的效果探讨

2019-08-01 02:49李钢高洪强宋斌翁黎明巴雅尔马靓
医药前沿 2019年17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胃肠功能胆总管

李钢 高洪强 宋斌 翁黎明 巴雅尔 马靓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普外科 上海 201411)

目前对于复杂性胆囊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腹腔镜下逆行和次全胆囊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1]。本文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84例复杂性胆囊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切除术。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中青年患者;(2)胆囊壁厚度<5mm;(3)临床表现均为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等;(4)术前CT及彩超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患者术前检查不规范;心、肾、肝功能障碍;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告知到位,并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具体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位,右侧身体抬高。行常规麻醉与插管处理,自患者胆囊底部进入,将其胆囊浆膜分离并游离至囊颈部,接着依次进行分离、结扎以及分离切断动脉,充分暴露整个胆囊。取距胆总管约0.5cm的胆囊开口处实施双线结扎管,取两线间将胆囊管切断,并切断移除胆囊。

观察组:采用次全胆囊切除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具体如下: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体位与麻醉方式。采用4孔法施术,取其剑突下、脐下缘、脐水平线、腋前线以及右肋缘下四处各建立1个操作孔,并置入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保留胆囊后壁黏膜,仅需切除胆囊前壁,电凝烧灼胆囊黏膜;游离、套扎、切断近壶腹部胆囊管;三角区解剖结构粘连无法分清者,在黏膜面将胆囊管内口缝合;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者先行取石;完成后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止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术后引流时间、腹腔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胆瘘及出血等)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有计量和计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且术中补液量和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补液量(ml)观察组 42 85.22±18.48 77.68±21.36 823.32±140.55对照组 42 109.24±15.27 98.15±19.24 961.22±152.39 t - 6.49 4.61 4.31 P -<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14%,各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胆瘘和出血(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两组在腹腔引流量(ml/d)和术后引流时间(d)方面没有差异,治疗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

住院时间(d)观察组42 1.2±0.4 110.57±27.50 2.87±0.66 5.1±0.9 5.8±0.4 3.8±0.8对照组42 2.8±0.2 114.47±28.86 3.11±0.62 18.2±1.1 7.9±0.8 6.1±1.1 t - 23.19 0.63 1.72 59.73 15.22 10.96 P -<0.05>0.05>0.05<0.05<0.05<0.05组别 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腹腔引流量(ml/d)术后引流时间(d)进食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

3.讨论

有关复杂性胆囊疾病的定义,目前医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有人提出,由于各种病变原因导致手术风险与难度增加的胆囊可称为复杂胆囊[2]。临床上常见的复杂胆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急性炎症以及胆囊壁增厚等等[3]。这些情况会大幅度提高手术难度,并常常会引起一些手术并发症,如出血、胆管损伤等,从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目前对于复杂性胆囊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腹腔镜下逆行和次全胆囊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但是,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5,6]。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以胆囊底端为起点,逆向向胆囊颈端推进,然后对胆囊进行手术分离,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胆总管损伤。但是,对于瘢痕胆囊患者,如果出现胆囊壁粘连,那么在分离过程中可能会耗时过长。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胆总管结石并发症[7]。相比之下,观察组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切除胆囊后壁,仅仅只是切除前壁,这样的话可避免分离胆囊壁时出现大量出血,也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对于一些胆囊壁增厚,厚薄不均,层次结构不清晰的患者,这种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切开胆囊取出结石,有可能会导致结石散落。因此需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手术视野,从而防止结石进入胆总管引发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经过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胃肠功能胆总管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