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端午

2019-08-01 17:24牛锐
闽南风 2019年7期
关键词:端阳赛龙舟风俗

牛锐

端午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月有三个五日:五、十五、二十五,端为开始之意,每月之五日皆可称端五,而农历五月又称“午月”,故五月端五又作“端午”,一般以为这就是“端午”名称的由来,各地、各代习俗有差异,导致端午节又有多种不同称呼,如端阳、重午、重五等。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咏端午的华章佳构。

人们写端午诗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来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原本只是个夏季驱除瘟疫的普通节日。从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投身汨罗江之后,就衍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诗人节”。历代有大量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歌、赋传世,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唐代文秀在《端午》诗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和追思之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之际,诗人立于楚江之畔,面对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发出无奈的慨叹:江水如此浩荡宽阔,竟然不能包容一颗正直爱国之心!屈原的纵身一跃,在历史的瞬间,平静了汨罗江的波浪。诗中道出了世人的哀怨,萦绕在心头的千古追思就像滚滚江河源远流长。“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代张耒在这首《和端午》中,从端午竞渡写起,营造出龙舟齐发的热闹气氛,然后笔锋陡然一转,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以死明志的悲壮形象跃然纸上。龙舟竞渡是为了追念和祭奠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是何等的悲壮与无奈!屈原虽然“身殒”,但他那光照后人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古人的端午诗除了纪念这一主题外,更多的是描绘了端午的饮食及各种风俗。粽子是端午的节令食品,不少文人墨客在品粽之余文思泉涌、欣然命笔。如郑谷《咏端午》:“渚闹渔歌响,风和解粽香”,描写了渔民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唱渔歌的欢乐场面。唐代日本与我国交往甚密,其使者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带回日本,并留下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诗句。更有那陆游《乙卯重五诗》:“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一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流丽生动,南宋时期端午风俗特征跃然纸上。

我国地域广阔,尽管各地端午的风俗不尽相同,但这不同之中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里都有赛龙舟的集体活动。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记述了朗州赛龙舟风俗的来历和热闹场面,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篇。诗的开端交代了赛龙舟的时间、地点及由来,说明其起因是纪念屈原:“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接着写整个竞渡激烈的场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末至衔枚颜色沮。”读罢此句,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渲染观众云集的热烈情绪:“百姓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结句“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以曲终人散的冷寂,揭示世事繁华背后的落寞意味,寄寓“逝者如斯”的感叹,使此刻的自我与千载之上的孔子和屈原达成精神的交融与沟通。全诗立意高深,一种饱经沧桑、欲说还休的况味尽在不言中。

端午节之时正值我国长夏的湿热天气,因此古人过端午最早的目的之一是驱除瘟疫的,所以端午节前后,人们要插菖蒲,挂艾叶,饮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消灾、防病。如舒頔的《小重山·端阳》里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共儿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的描绘;清代诗人李静山写的是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从有关端午的古诗词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历代古诗词把端午描绘得婀娜多姿,仪态万千,道尽端午节历史况味,成为端午的绝唱。 端午佳节,品尝美味粽子,呼吸带着泥土味的田园气息,吟诵各具匠心的端午诗词,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别样的风情,你会觉得,端午节魅力无穷,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猜你喜欢
端阳赛龙舟风俗
赛龙舟
丘树宏的诗
《传宋苏焯端阳戏婴图》
庚子端午吟
端午赛龙舟
端阳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跟踪导练(四)4
欢庆端午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