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小投资大回报

2019-08-01 01:45王有宏尹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真凶浮肿血压

王有宏 尹茜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002-02

如果把健康看成财富,那么体检算得上是一项回报超值的“投资”。在武汉市普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质管部主任、总检医师刘丽华看来,体检至少有四大回报。

发现隐匿疾病

人的身体和器官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多时候,体内已经出现状况,身体还没有察觉。体检可以发现体内处于隐匿状态的疾病,在还没有出现“苗头”之前,就将其“侦察”出来,并“绳之以法”。

比如原发性高血压,当血压升高幅度不大的时候,患者一般不会感到不适。这个时候,增高的血压已经在悄悄损害心、肾等靶器官。肾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哪怕一个肾的功能完全丧失,另一个肾照样能扛起重任。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心、肾等器官可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再治疗也是“覆水难收”了。而这一切,原本可以通过体检测量血压早发现早预防。

再比如有“无声杀手”之称的高脂血症,不做血液化验很难发现端倪。患者会觉得自己很健康,大吃大喝,毫无顾忌,致使血脂越来越多地堆积在血管壁上,最终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

大多数癌症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再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对于癌症,医生一直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捕捉到癌症的蛛丝马迹,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也意味着患者的治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曾有一位患者,体检时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经进一步检查,原来是直肠上段有一小块菜花样肿物“作祟”,病理检查是上段直肠癌。因为发现得早,患者手术后康复如常。

揪出背后“真凶”

有些患者辗转求医,毛病就是治不好,其实是没找对病根。很多时候,某个症状背后的病因不止一个,这就容易“指鹿为马”,导致“冤假错案”。体检有助于尽早找到某些不适症状背后的“真凶”,避免误诊误治。

患者丘先生,因为膝盖肿痛,长期自认为得了风湿病,医生也当风湿给他治疗,抗风湿药物吃了不少,总是不见效果。一次体检,发现血液中尿酸浓度超标,他咨询医生,才知道自己膝盖肿痛是因为痛风,改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治疗,疼痛很快得到缓解。

另一位患者顾先生,因为浮肿被诊断为肾病,经过消炎、保肾治疗,没有效果。后来,他在体检中查出甲状腺功能低下。医生告诉他,甲状腺功能低下同样能引起浮肿。医生给他开了相关药物,服用后浮肿消退。

规范生活方式

体检还有一大作用,即规范生活方式。大部分人做体检并不会查出异常,顶多有几项检测结果稍微超标。这是不是意味着体检白做了呢?当然不是。体检结果的精确数值,会让你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比如查出血压、血脂或血糖高了,尽管尚处于初期,还没有达到警戒线,也应该引起重视。要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告诫自己摒弃种种不健康的做法与习惯,尽早与胡吃海塞、嗜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习惯说再见,将衣食住行调整到科学的轨道,平时加强体育锻炼。这样一来,既阻止疾患的发展,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又清除其他疾病滋生的土壤,一举两得。

节省医疗费用

不少人觉得,花一笔钱做体检,往往只得到一本檢查报告,好像不划算。其实,体检是花小钱省大钱。德国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在体检中每投入1欧元,能节省 3欧元到 6欧元医疗费用。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对于中国人而言,前期体检、预防每投入 1元钱,至少可节约八九元医疗费,相应还可减少 100元抢救费。

体检就像是为健康投保,它甚至比保险更超前。生了病,即便买了保险也要遭罪,与其买保险防范风险,不如想办法预防生病,让自己不生病。体检就是一个把防线前移,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有效办法。毕竟,阻止蝴蝶扇动翅膀,比阻止一场风暴代价要小得多。

(指导专家:刘丽华 武汉市普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质管部主任、总检医师 图/曹一)

猜你喜欢
真凶浮肿血压
谁是纵火案的真凶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这个冬天,你需要一瓶“万能油”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最怕啥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中风后才知道,原来房颤是“真凶”
“真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