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2019-08-01 01:14甘舟颖
现代交际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健康中国流动人口

甘舟颖

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健康管理在培育健康社会中的作用愈发不容小觑。流动人口由于其群体特质与医疗卫生水平差异,成为健康弱势群体。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在分析流动人口对健康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梳理其健康管理与服务的困境与意义,以期推动国民健康事业建设。

关键词:健康中国 流动人口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231-02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发展,人民享有的医疗服务及自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及健康需求伴随着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如何进一步统筹并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成为新要求。在此情景下,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规划中体现健康中国建设更加注重预防与健康促进,对于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成为我国数量最庞大的群体之一。流动人口的迁徙方式与代际结构发生变动,对流入地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也产生了更多需求。当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还尚待完善,流动人口容易成为流入地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的薄弱点。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内容与卫生服务体系对流动人口自身发展、国民健康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均有重大作用。

二、 健康管理与服务概念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保险公司为投保人进行健康评估。有关健康管理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对此定义的角度不同。也有学者将健康管理划分为广义与狭义,认为狭义上的健康管理仅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疾病检测评估与医疗康复,而广义的健康管理则上升到对所有健康隐患的关注,依托多方力量以达到改善全体国民健康的目标(吴静娜等,2007)。无论是何种定义,均体现管理学方法与健康进步目标的融合。相对健康管理对全社会的普适性概念,健康服务更体现对特定个人或群体的针对性考量。

三、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现状

流动人口的生活生产特征使其传染病、慢性病高发,生殖健康存在隐患,工伤事故、职业病问题严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倡导下,各地流动人口医保参与率及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运用情况还存在问题。

1.异地工伤、医疗保险体系不健全

首先,从流动人口异地参保情况看,其难以平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客观因素体现在当前制度等顶层设计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呈现出某种对流动人口“社会排斥”的现象(李阳阳等,2016)。主观因素上,流动人口自身的某些特征与认知成为参保阻碍,导致社会管理困难,城乡二元分隔的保障制度及主客体障碍是流动人口各项保障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房莉杰,2006)。其次,从医保的保障范围看,目前我国医保的支付范围集中在诊治领域,缺少引导参保对象关注疾病预防与愈后保健的部分,不符合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治未病”的要求。

2.居住地基层卫生设施待完善

因蒙受经济压力,大部分流动人口集聚于城中村、城郊保障房或偏远郊区。这些居住地条件有限,缺乏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或机构水平较差,更不存在健康管理等拓展内容。机构开展医疗项目的工作經费不足,分配不均;职能缺位,医疗项目中缺乏全流程的职责分工,配置不合理(姜立文等,2015)。我国基层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增长缓慢(秦江梅等,2016),资源分配不均,卫生人员素质不高,能力有限,极不利于流动人口的健康进步。

3.公共卫生服务获取情况不乐观

当前面向流动群体的主要卫生服务包括计生服务及一些低价健康服务,仍旧停留在基础水平。部分流动人口对卫生服务机构存在认知误解或信任不足,不愿意前往并接收服务;对公共卫生服务了解不全面,信息不对称;就业单位对流动人口职业健康重视程度低,未将职工健康计划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是影响流动人口获取公共卫生服务的制度性因素之一(张瑞,2014)。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在建立健康档案、疫苗接种补种、定期体检、疾病筛查与预防、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的服务获取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成为公共卫生的“边缘性”群体。

4.健康管理与服务开展困难

部分地区流动人口基数多,积极性不高,导致健康管理工作量较大,基层社区疲于应对。群体就业岗位多样,大部分早出晚归,缺少时机参与健康管理项目,基层社区人员也无法在工作时间到访(李彦弢,2018)。

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与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医疗部门与基层卫生机构难以真正将健康教育落实,而是广泛采取宣传海报、宣传单、集体讲座等形式,缺少互动交流机制来了解参与者的真正困境与需求。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在内容、组织与策略等方面的延伸,旨在整合多元主体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多年来,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集中在计生服务方面,忽视了其他问题,使得健康促进工作整体基础薄弱。

四、开展健康管理与服务的意义与对策

良好的医疗水平有利于控制国民的疾病风险,却不能从本质上减少疾病产生。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并管理的过程,引导流动人口关注自我健康,注重个人对健康的科学认知,强调从各角度削减影响健康的危险因子,改善相应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发病率。敦促国民健康意识的进步,是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策略。

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依托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弥补了现有的医保制度只能作为事后补救的弊端,巩固了医保部门在管理医疗费用上的主导地位。健康管理亦能提供健康指导及诊疗干预,加强流动人口对城镇医疗卫生体系的了解及参与,一定程度上确保诊疗的公正无他性。在反哺医疗服务进步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流动人群的经济负担。可见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十分有必要。

健康管理与服务是社会公共卫生中的一环,脱离不开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必须积极建设流动人口异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体系,以奠定全民健康的基础保障。借鉴别国的优秀经验,譬如德国以工伤预防及康复机制为核心的工伤保险制度。重点改进流动人口参与健康管理的核心问题,简化异地参保的程序,构建城乡统一的伤病社会救助体制,减轻流动人口负担。进一步调研、分析并改善流动人口居住地中水平较差的公共卫生机构,取缔非法保健机构,为流动群体营造更优良的健康管理氛围。相关部门需要联动参与健康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协同治理形式,打破部门与制度间衔接不畅的壁垒,推进流动人口各类信息的共享运用,以便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要想落实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就必须将健康管理与基层卫生服务融合,在街道、社区等社会基层治理组织中开设健康管理内容。在基层单位中需要构建良性的服务与反馈流程,一方面通过各式活动,激发流动人口对健康的认识与重视,另一方面依托管理与服务,了解并满足流动人口的健康新需求。优化基层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引进专业人才,培养实用技术。借助街道社区平台,提升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全面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各项健康情况,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考核评估手段,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巢健茜,蔡瑞雪.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8.

[2]李彦弢.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9):26-28.

[3]秦江梅,林春梅,张幸,陈英,周杨,杨晓倩.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卫生防疫津贴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6(10):3-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健康中国流动人口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数说流动人口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