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促进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学习者技能提升的研究

2019-08-02 05:09黄琼珍何文静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微课

黄琼珍 何文静

摘 要:微课具有“短、精、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满足学习者利用各种便携式学习终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要。文章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利用微课促进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提升的途径。依据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微课教学策略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微课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實现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者对技能的掌握、迁移运用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67-05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是指有明确教学目标,按照认知规律,经过教学设计,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某一知识或技能学习内容、教学环节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等特点,由于微课将学科知识细节化,资源容量小,便于在网上进行传输,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下,满足了学习者在各种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此外,微课作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课后反馈与评价教研的重要载体,还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微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教学也随着微课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得以实现,这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程。为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重新定位,由“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向“能力本位”方向转变,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实于技能类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实训类活动的开展[1]。高校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大量技能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技能型知识的课堂教学对学习者差异性的关注不够,教师与学习者较少进行个别交流,教师无法全面照顾学习者技能学习时的差异,课后作业大多统一要求而没有层次上的区别,技能规律的总结与迁移方面同样存在不足。

微课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改善教学模式、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量等优点,应用于技能教学中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微课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学习者能根据自身技能学习中的薄弱点反复观看,直到掌握该操作技能为止。利用微课还能更好地体现技能的连贯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认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创新创意。此外,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增加教师个别化辅导的时间,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缓解目前高校许多专业课程课时紧张的压力,有效缓解了有限的课程学时与日益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与高校慕课资源如火如荼的建设和在基础教育应用中微课的深入开展与应用相比,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高校微课建设的数量与质量还有待提升,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不同学科技能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和技能学习条件与规律的微视频资源尚不多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者差异的关注、教学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2]。目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类课程的微课资源往往只是注重演示呈现操作过程和步骤,内容呈现方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在技能学习时的条件和规律,缺乏系列化和系统性设计,微课实际应用及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和成熟应用模式较少,在促进学习者操作、设计、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作用有限,也不利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技能教学中应用微课培养学习者学科技能的相关策略,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分析微课在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和如何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二、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学习需求分析

技能是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常指技术和能力,一般是指通过反复练习、通过模仿习得的一种活动能力[3],技能包含外显行为和内隐心理活动。在教育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影响学习者技能形成的因素除了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个性、智力、知识经验与理论,同时与外部因素如技能讲解方式和示范操作、方式有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技能学习中,讲解、演示、模仿和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技能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演示和示范软件工具的操作步骤或过程,学习者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目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演练同步”“先演后练”。由于学习者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演练同步”难于跟上教师教学进度,从而影响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由于学习者记忆能力有限,“先演后练”对于操作步骤很难达到全部记忆,学习者需要借助记笔记才能记住教师讲演的内容,但忙于记笔记时又会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或漏掉操作细节和关键步骤。因此,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技能零散、孤立,影响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进而影响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内容增多而学时有限的矛盾,许多学习者难以在短时的课堂教学中掌握规范操作和完整过程,从而影响了对技能的灵活应用[5]。另外,目前高校中班级的学习者人数较多,教师难以根据学习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也难以及时解答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为了解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习者对微课的需求,笔者在高校任教的课程中选择两门操作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分别对任教的专业二年级学生和任教公共课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55.94%的学生认为“有时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错过教师对步骤的演示”;有32.17%的学生认为“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对具体操作不够熟练”;42%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局限于模仿教师的操作,无法实现知识的创新”;43.36%的学生认为“遇到问题时,找不到相应的学习资源解决问题”。

微课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学科技能的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通过将学科技能分解细化,微课根据小步子的方式进行技能的标准示范和演示,利用视音频技术可将技能关键步骤与要点清晰展示出来,有助于减轻知识学习中的认知负荷,消除学习者在技能学习中的畏惧、挫折心理,有助于提高技能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弥补了该类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对提升学习者技能掌握的熟练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提到课程教学中将开展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时,30.07%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尝试,51.75%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12.59%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5.5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尝试”。说明大多数学习者希望利用微课开展技能型教学内容的教学尝试,使他们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微课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定学习步调。

三、操作技能型微课教学策略设计

技能类课程的学习是典型的复杂学习(Complex Learning),涉及达成多种学习目标。在技能的教学策略设计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如金旭球提出了基于技能形成的“主题式”教学设计[1],张慧丽提出了基于案例导入、新知讲解演示、上机练习(综合项目)、概括总结、拓展案例的教学设计[6],李永飞提出了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7]。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同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技能教学特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条件,微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①分解技能学习中的知识点,将学习任务逐渐分解为序列化的过程和步骤,利用简短清晰的教学视频,配合字幕、标注、区域放大等,使学习者聚焦于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在基本技能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和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同时考虑信息技术类课程操作技能的特点,将微课的教学活动划分为知识定向、操作模仿、知识保持与内化、迁移与扩展、技能整合与应用等五个环节。

1.知识定向阶段

通过学习目标理解任务的性质,明确技能的性质和要求,提供与技能相关的概念、原理的阐明,利用先行组织者促进有效的学习。通过呈现学习技能内容及完成过程或结果类似的作品,通过学习场景为技能学习提供基本判断,同时引发学习动机,继而采用一定的认知策略。

2.操作模仿阶段

通过精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使学习者通过对刺激情景的知觉,形成操作、控制、执行合乎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在此阶段中,通过对操作线索和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为知识的呈现提供多种情境,如利用形象的视觉方式分解操作的演示,配合抽象的语词概括提示方式,有利于学习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对线索进行编码,从而掌握操作要素和活动的顺序,进而在众多操作中判断出至关重要的步骤。

3.知识保持与内化阶段

通过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建立动作程序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利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联想,通过任务驱动强化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提示与总结,将操作活动程序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形成连贯的整体动作技能,促进准确、连贯、顺利地完成动作,避免错误和多余的操作,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4.心智技能知识的迁移与扩展阶段

该阶段促进学习者将当前技能与先前技能、将应用条件与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其他情境,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逐步实现操作自动化并向能力形成转化。

5.技能整合与应用阶段

技能整合与应用阶段在技能的形成阶段中,将通过练习习得的一整套程序性知识进行整合,并按照这套程序去解决问题,如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总结,综合利用技能,设计制作创意作品,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技能型微课”制作案例和效果分析

1.案例

动画制作技能是数字媒体、网络与新媒体、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二维动画制作》是在各类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课程,是数字传媒、网络与新媒体、动漫、电子商务、教育技术学、编导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笔者将基础动画制作知识点分解制作成系列微课,通过图、文、声、像提供生动形象的技能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向;通过提供清晰规范的操作演示和相关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并提高学生對动画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软件应用体现动画的设计理念;在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布置,使其利用练习熟练地掌握基本动画制作工具及应用场景,掌握基础动画设计制作的专业知识;在形成动画制作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展示、任务驱动等方法综合应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综合动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创作出具有一定复杂度与创意的动画。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首先将基础动画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化处理,如关键帧动画、传统补间、形状补间、引导线和遮罩动画,通过对基本动画内容的分解,保证了微课视频内容的完整性;建立模块之间的关系,根据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学习者认知特点,建立各模块内容的联系,学习者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个性化选择观看微课的内容和先后次序;每个技能点的内容包括知识点内容概念、特点、操作程序,依据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来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如表1所示。

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查找、制作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和案例素材,利用“实拍+PPT+录屏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基础动画制作》系列微课。

微课应用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后,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的方式来检验。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翻转式教学: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借助手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主动开展学习,调整播放速度与进度,对操作步骤或者过程不理解时,可以后退或反复观看;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所涉及技能知识点的学习后,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自由选择练习方式,内化相关技能点的知识,不会因为学习进度等问题而影响技能的掌握,直至掌握相关技能为止,练习时可以根据微视频讲解的步骤来分步练习,也可以选择整体观看视频后练习,还可以通过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熟悉各种基本动画操作技能技巧,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决定视频播放的速度和进度。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能将注意力放在技能操作规范性演示中,并运用简练语言讲解操作要点,引导学生。基本的动画工具操作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的实验项目作品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本动画制作的技能进行实验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开发,而教师在课堂中则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解答分析个性化创作中的疑难问题。在实验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寻求教师帮助的次数明显减少。克服了以往教师讲授完基本工具操作后,部分学生因关键操作技能遗忘而重新寻求教师帮助的现象,其他基本技能相关问题的提问次数也大幅下降。此外,微课的应用减少了在课堂上对动画技术基本技能的讲解时间,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的组织、引导、监督、评价等方面,为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指导作品创意设计、帮助学生作品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完成作品的效率也大幅提高。基础动画制作的实验学时为4学时,应用操作技能型微课后,与以往有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品的情况相比,学生设计开发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不乏新意的作品,完成动画作品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为作品展示、评价、总结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强化与迁移。可见,微课良好的教学设计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的表现艺术和技术,解决技能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专业兴趣,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2.调查

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应用基础动画制作系列微课后,笔者给授课对象发放了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微课的态度和效果,共回收了45份问卷。在态度与应用效果的分析方面,笔者对相应的选项进行了赋值,其中1为“非常符合”,2为“符合”,3为“基本符合”,4为“不符合”,5为“非常不符合”。

如表2所示,在学生“是否喜欢应用微课进行技能学习”的态度方面,均值为2.45;在“是否愿意继续利用微课进行课程学习”的意愿度方面的均值为2.38;在“是否愿意继续利用微课进行其他技能类课程学习”的意愿度方面的均值为2.29。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微课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喜欢微课的学习模式,认同与支持这种学习方式,愿意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开展其他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这对其他技能类课程设计与开发微课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学生对微课学习效果的认识问题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交流指导时间、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均值在2.20至2.93之间,其中自主学习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均值分别为2.20、2.22,见表3,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微课的应用后,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的说法认可度较高。

      3.学习效果

结合问卷调查和学习观察、作品分析的结果,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技能教学,取得了如下的学习效果:

(1)实现了灵活的技能学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练习时间得到了效果提升,说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灵活地进行技能学习。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利用微课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灵活地自定学习步调,对于不懂的操作过程,他们可以反复定位观看,直至弄懂为止。此外,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进行技能学习外,还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

(2)促进了学生对技能操作和步骤的掌握

微课视频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精简,视频时长在 5-8 分钟左右,能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应用微课学习后,表示自己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遇到不懂的操作步骤时会反复观看微课。在观看完后,学生均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同时,通过对学生完成的动画作品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心智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3)促进了技能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微课中通过情境创设和提供典型案例,多种信息的表现方式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类课程技能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课的学习方式,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和分析作品可以发现学生知识面得到了有效地擴展,技能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能将在微课中学到的基本技能知识迁移到作品的创作中,能把微课中的每个技能知识点结合起来并将任务要求进行类化处理,制作出具有一定综合各基础动画技能点的优秀的动画作品。

(4)促进了技能知识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对操作的简单模仿,而是将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能体现个人创意,在制作出来的作品中加入了一些新创作的元素,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作品的创作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微课聚焦学科的技能教学需求,操作技能型微课通过规范演示技能的操作过程和步骤,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习者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习者,提高技能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微课视频所具有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操作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中能减轻学习者负担,消除部分学习者对技术畏惧的心理,提升学习者满意度和自信心,在促进了学习者课程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还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学习体验,激发了学习者创新意识,培养了学习者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与效率。但是在应用微课进行翻转式教学中也可以发现,有些学习者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习惯还有待改变,如何通过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应该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

微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丰富教学实践,促进技能型课堂教学形式和资源的多样化,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多重的积极效果。可以预见,随着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与发展,微课的应用能够为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破解目前高校专业教学中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精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操作技能类微课的应用对改善技能型课堂教学具有实际意义,对高校信息技術类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能逐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旭球.基于技能形成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00-105.

[2]胡苗苗,吕水平.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48-51.

[3]MBA智库百科.技能.[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技能.

[4]张波.公共计算机技能培养模式—RST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6):8738-8739+8749.

[5]冯智慧,伍文臣.技能演练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数字教育,2016,2(1):64-70.

[6]张慧丽,李新刚,孙万麟.操作型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514-517.

[7]李永飞,赵巧芳.技能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61-62.(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微课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