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考察干部

2019-08-05 18:21王敏
企业文明 2019年7期
关键词:谈话职工群众对象

王敏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是组织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灵活多样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把考察对象情况考准考实,实现组织认可、胜任工作、工作透明、群众公认的有机统一。本文就目前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之策作一探讨。

干部考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察机制不完善。干部日常考察制度不完善,干部日常考察有效验证材料积累不够;没有操作性强的分类考察干部方案,用统一的标准考察涉及不同行业、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干部,针对性不强;“六查”查个人事项报告,以前企业可以委托省委组织部核查,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两项法规”出台后,省属企业中层以下不再需要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省委组织部已经不再受理委托核查,企业组织人事部门无力进行核查; 从网络、社区口碑、街谈巷议中考察识别干部缺乏操作性强的方法,这方面做得不够。

谈话局限性。从谈话范围看,由于时间有限,谈话范围还不能做到全覆盖,通过个别谈话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从谈话提纲看,谈话提纲存在谈话对象不好回答、难以回答、答非所问的现象;从谈话效果看,有的干部群众有老好人思想,多谈优点,说到缺点和不足多以“不了解”“都挺好”“没有接触”“没有交往”“没有发现缺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等敷衍;有的干部群众对考察组不信任,害怕打击报复,当面不说;有的群众认为提拔重用干部都是上级领导说了算,考察只不过是走过场,说了也白说。

考察结果不够准确。实际中,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往往要求考察组考察结束后,就要尽快准备好考察报告及相关验证材料,不久就上会研究决定干部有关事项,由于考察时间不充足,专项调查、延伸考察做得很不够;考察结果只反映干部工作业绩、能力素质、廉洁自律、发展潜力、群众公认度等表面关系,缺乏对干部个性特征、成长环境、工作经历、专业专长和岗位匹配等深层次的分析判断,出现考察材料所有人都差不多的情况。

考察干部能力不足。考察工作前,培训教育不够,对干部考察的内容、方法、程序及手段不熟悉,影响了考察的效率和质量;过分依赖提供的汇报材料和主要领导的评价,不能正确引导谈话人反映真实情况,缺乏观察、判断、综合分析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问得不深”“听得不全”,不能准确地评判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

考察标准难确定。《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干部考察实际工作中,对“德”“政治素质”“廉洁自律”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考察中难以把握,在考察工作中大多认为一个人只要在单位和社会没有负面评价、群众口碑不错,没有违法乱纪行为就可以了。

考察责任落实不到位。《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对考察材料负责,履行干部选拔任用风气监督职责。”从实际看,基本上没有因为新任干部严重违规违纪追究过考察组成员失察的责任。

精准识别考察干部的对策

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全面推行干部任前审计制度,对考察对象是单位正职,考察时同步安排任前审计;建立干部违纪违法信息沟通机制,纪委、审计、稳定、信访、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及时将考察对象有关情况通报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干部日常考察档案,包括学习培训、外出报备、缴纳党费、提醒函询诫勉、驻村帮扶、受行政刑事处罚情况材料等;坚持延伸考察制度,对在现单位工作不满一年的,要到原单位或所分管的单位进行延伸考察。

改进干部考察办法。要实行分类考察,对于正职的考察,可以重点考察其统揽全局、担当作为能力,是否工作思路清晰、善于用人;对副职的考察,可以重点考察其与正职之间是否协调配合,分配的工作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等。要全面了解清楚考察对象“八小时”内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亲属圈的情况,适当进行随机调研、“微服私访”,对坊间有议论、民怨大的干部,要注意甄别核实;要加强综合分析,把考察情况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结合起来,把干部的一时表现与一贯表现联系起来,全面客观看待干部;写实写活干部考察材料,解决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让人在看到材料时,即使不认识、没接触过这个干部,也能对他的个性特征和主要优缺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要注意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机会,深入了解考察对象情况。

科学设定考察工作程序。要通过审查核实来甄别“带病干部”,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查”,纪检监察机关关于考察对象党风廉政情况的意见“凡提必听”;扩大职工群众在干部考察中的参与范围,最大限度地听取职工群众的评价意见;要注重干部考察的公开和透明。考察开始前,做好考察工作预告;考察组进驻后,通过适当途径向干部群众公告考察工作的主要安排,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

提高考察谈话质量。按照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要求,结合考察对象职务岗位、行业专业、工作经历等,合理确定谈话范围,注意谈话对象所代表的层次,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尝试增加“体制外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评价权重;精心设计谈话提纲,增强考察谈话针对性和有效性;考察组成员要保证充足的谈話时间,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和语气,提高获取真实情况的机率,问细问深,抓住细节,听出“弦外之音”。

突出政治素质考察。选拔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要深入考察对象的政治立场、政治定力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情况。在关键时刻看干部政治立场,就要看他面对质疑党的领导、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时,能否亮剑发声、敢于斗争,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辨析和批驳;要凭工作实绩看干部政治担当,就要看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国资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表现,看他面对矛盾问题时能否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挑战时能否挺身而出。

大力提升考察干部素质。干部考察人员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加强考察干部数据库建设,注重选用原则性强、责任心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突出的干部,适当吸收纪委、审计、财经等方面的人才,增强考察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准确性;要加强专业培训,让考察人员具备考察工作所需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干部考察中,要有针对性地科学搭配考察组成员。

拓宽干部考察渠道。要注意运用各方面的考察成果,把相关职能部门的考评结果,重大竞赛、检查评比的结果,一并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和证明材料;可通过考察对象的原上级领导、原任职单位职工群众反映,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成长过程、综合表现,以及在同一层次干部比较中所处的位置等;要注重考察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考察道德修养、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情况;注意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搜集整理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为干部考察提供重要参考。

严格落实考察工作责任制。要认真执行考察工作责任制,用制度来规范干部考察工作。要实行“谁考察谁负责”,对考察者敷衍了事、隐瞒问题、泄露考察情况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谈话者夸大事实、造谣诽谤的,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对提供虚假数据和评价结果的单位部门要追究其单位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猜你喜欢
谈话职工群众对象
神秘来电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