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危险因素及MRI影像特点分析

2019-08-06 08:4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吸烟史白质缺血性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影像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张 青1 经 屏1 陈燕浩2

脑白质疏松症(LA)主要用于表述多原因引起脑室附近和半卵圆中心部分脑白质出现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性病变综合征[1]。LA发生为人体衰老自然现象,症状一般会被人们所忽视,对于其诊断,一般要使用CT和MRI技术判断脑部病变才可发现[2]。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情绪淡漠,反应力迟钝,记忆力和判断力变差等认知问题,同时患者语言以及视觉功能受损[3]。研究显示,高血压为LA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并发LA几率较非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4]。目前临床上对于LA危险因素探究较多,对于高血压合并LA危险因素探究较少。本研究选取高血压非LA患者和LA患者,对LA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高血压LA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为后期高血压LA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高血压但非脑白质疏松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高血压诊断遵循相关标准[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脑部MRI、CT检查显示脑白质疏松和脑白质未病变;③患者年龄>40岁;④本研究获得患者同意和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①MRI检查发现患者脑动脉一侧供血区超过1/3面积出现梗塞;②患者脑白质病变由中毒、阿尔兹海默症以及多发硬结等其它因素导致;③患者出现脑积水,脑部血管畸形等问题;④患有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等严重疾病者。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1~89岁,平均(62.63±3.74)岁;收缩压1 4 3 ~1 9 2 m m H g,平均(169.43±10.27)mmHg;舒张压5 2 ~1 2 9 m m H g,平均(8 3.1 5±5.2 7)m m H g。对照组中男2 1 例,女2 1 例;年龄43~85岁,平均(52.13±3.52)岁;收缩压1 4 9 ~1 9 5 m m H g,平均(170.25±9.27)mmHg;舒张压5 1 ~1 3 4 m m H g,平均(83.59±5.47)mm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MRI检查:患者于高血压确诊后接受脑部MRI检查,仪器为磁共振成像Discovery MR750 3.0T系统(美国GE),检查序列分别为T1WI,T2WI,T2FLAIR,随后接受DW检查。MRI图像分析由2位专业资深医师共同进行,两位医师意见无冲突为阅片有效。

1.2.2 分析方法: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60岁为界线)、糖尿病(有无)、冠心病、缺血性脑梗死史、高血脂、吸烟史、酗酒史、一氧化碳中毒史等资料,并检测患者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3 分析指标 ①高血压LA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及案例分析;②高血压LA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③高血压LA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用于处理数据,一般资料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比较,表示为(±s),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使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血压LA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及案例分析 MRI影像显示LA损伤位置T1或T2表现为长信号,T2加权图像可以显示病灶部位,但是病灶边界显示不清楚以及欠锐利,T2FLAIR序列仍为高信号。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基地节部或者深区白质点状部位显示异常高信号;侧脑室前后区附近帽状部位也为异常高信号;侧脑室条形、斑片形以及环形白质区显示异常高信号;大脑白质区出现弥漫性变化则会显示异常高信号成片出现。

典型案分析:病例1,女,62岁,行MRI检查时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有相关脑白质疏松症状出现,MRI图像见图1。病例2,男,71岁,行MRI检查时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压未达正常水平,有部分脑白质疏松症状出现,MRI图像见图2。

2.2 高血压LA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梗死史、吸烟史、酗酒史、一氧化碳中毒史、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在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高血压LA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年龄>60岁、缺血性脑梗死史、吸烟史、酗酒史、一氧化碳中毒史、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LA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缺血性脑梗死史、吸烟史、酗酒史,见表2。

3 讨 论

脑白质疏松(LA)也被称为脑白质病变,其是对于脑室附近及皮质区脑白质病变影像学描述术语。目前对于其了解仅知晓其为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神经传导束脱离髓鞘类型疾病,而对于其发病机制了解还不甚清楚。对于脑神经解剖显示,脑组织不同区域血流量不同,灰质、白质、基底节以及小脑皮质血流量依次减少[6]。脑白质出现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脑半球深区白质内部,该区域血流主要由深穿支动脉提供,该部分侧支循环动脉分布较少,所以该区血管对于各种变化调节能力不足,在脑组织灌注压改变时,脑白质首先受损[7]。同时高血压等疾病造成血管出现损伤,髓鞘由于缺血出现脱落病变,致使白质疏松。LA尚未发现特异性临床现象,只有进程至晚期患者才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8]。对于其临床检测主要使用CT和MRI,相对于CT,MRI应用于检测LA早于CT,且敏感度更高。MRI可用于诊断不同时期、部位以及表现LA,其对于早期LA斑点形病灶诊断优势显著。MRI用于诊断LA其T1加权图像显示低或者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可以显示较多LA病灶,并可以清楚反映脑室壁边缘以及毛躁;FLAIR序列可以排除脑脊液信号干扰,其显示皮层下LA优势与T2WI一样[9-10]。

已有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为LA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LA发生[11],说明对于可调控危险因素控制可以改善LA患者预后,所以对于高血压合并LA患者危险因素研究意义重大。通过与高血压非LA患者比较,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知年龄>60岁、缺血性脑梗死史、吸烟史、酗酒史为高血压LA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12],LA疾病进程程度与年龄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其是导致白质异常最重要危险因素,显示出脑白质疏松发生可能与老年化进程关系密切。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神经纤维重要组成部分髓鞘卵磷脂以及碱性蛋白逐渐减少,髓神经纤维含量下降,脑白质出现疏松现象。已有研究显示,脑白质疏松与多种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糖尿病等有关,但本研究中对于相关血管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与LA发生有相关性,而其后多元回顾分析结果仅显示急性脑梗死为高血压LA发生危险因素。LA过去曾被认为是脑部血管疾病影像学症状,同时在脑梗死相关病因分型中也经常会有LA分型出现。Liao等[13]研究结果显示LA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以及中膜厚度关系密切。朱玉萍等[14]对L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分析认为动脉斑块形成、动脉硬化以及狭窄等均可引起脑白质血流循环出现问题,致使白质区血供透明样出现变性、迂曲乃至延伸等现象,多重因素引发该区域血流动力学受损,从而造成使白质组织疏松、脱髓鞘、水肿,进而出现反应性胶质细胞大量增殖,导致LA发生。本研究多元分析结果同时也显示吸烟史以及酗酒史也为LA发生危险因素,所以高血压LA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忌烟忌酒。

表1 高血压LA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2 高血压LA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图1-2 患者MRI FLAIR图像表现,可见患者侧脑室附近或者半卵圆中心白质部分出现疏松现象。

综上所述,MRI可以较好显示并诊断高血压LA,年龄>60岁、缺血性脑梗死史、吸烟史、酗酒史为高血压LA发生危险因素。高血压LA患者需要积极锻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快脑细胞及血液代谢速度,延缓并避免LA进程或发生。

猜你喜欢
吸烟史白质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风险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