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8-06 08:43四川省骨科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片后处理多发性

四川省骨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李 兰 张 滔 张德州刘愉勤

影像学是临床常见诊断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影像学手段,既往较多学者文献报道,因多发性肋骨骨折骨折部位重叠或受体位影响,少数多发性肋骨骨折经X线平片诊断无法得到确切结果,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来对患者进行检查,有资料显示,CT具有扫描速度快、清晰度高、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结合其三维重建,使复杂行骨折部位显示更加立体、清晰,且其的显示角度更多范围更广,相对于较X线平片检查更具优势,从而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确诊从而及时展开治疗,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X线平片在患者手术后复查方便、快捷[1-4]。为此,本组研究收集了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X线平片与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现在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46±4.02)岁;100患者均具有明确外伤史:交通事故伤42例,高处坠落伤32例,意外摔伤或重物砸伤骨折19例,运动及其他伤7例。10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表现为活动受限、胸部疼痛、呼吸受阻。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无丢失者;(2)行肋骨骨折固定术治疗者;(3)未合并恶性肿瘤者。排除标准:(1)既往肋骨骨折或肋骨外科手术史者;(2)未行CT检查或X线平片检查者;(3)存在严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4)已行外科手术治疗者。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1.2.1 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X线检查均采用德国西门子DR机,进行胸部前后位及侧位片摄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曝光条件,正位片患者取站或躺在检查床中,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深吸气屏气下曝光。

1.2.2 CT检查及后处理及时: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扫描的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肌下5cm,设置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260mA,间距:5mm,螺距:0.625mm,准直器为128×0.6,层厚:5mm。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法(SSD)等技术进行图像进行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正高职放射科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仔细观察骨折部位,对兴趣区域进行切割、分离,可通过旋转任意角度进行全面观察。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析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前诊断、术后复查中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用(±s)进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 果

2.1 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 本组研究100例患者中,共231处肋骨出现骨折,大多发生于第4~10肋骨折及腋段。X线平片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别为73.16%(169/231)、6 8 . 8 3 % ( 1 5 9 / 2 3 1 ) 、85.28%(197/231),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别为9 4.8 0%(2 1 9/2 3 1)、9 0 . 9 0 % ( 2 1 0 / 2 3 1 ) 、98.70%(228/231),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227、35.017、28.234,P均<0.001),见表1。

2.2 图像分析 本组研究中,患者临床查体后胸廓挤压征阳性,61例患者直接行胸部X线检查,39例患者直接行CT检查。阳性体征出现在肋软骨、胸椎附近,完全性骨折表现为贯穿肋骨皮质的骨折线,多数断端存在错位;不完全性骨折表现为肋骨单侧皮质断裂、凹陷或者隆起,合并胸腔积液者行引流管处理;存在一部分患者因投照、损伤程度,未能完全评估骨折位置,后行CT扫描。CT平扫可见肋骨多发骨折,部分肋骨断端错位明显,部分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见图1),三维重建中,可清晰见患者肋骨多发肋骨骨折部位、数量、形态和移位方向(见图2-3),根据患者三维重建图像,100例患者均接受了肋骨骨折固定术治疗,手术后1~7天内复查CT平扫,可见多个肋骨内固定物植入影,肋骨多发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复查胸部X线平片(见图4-5)。

3 讨 论

在临床骨科中,多发性肋骨骨折常由外界暴力撞击或高处坠落引起的,肋骨骨折可导致连枷胸,需要及时进行外科固定手术以此保障患者预后。典型肋骨骨折可由X线平片、常规CT检查检出并确诊,但由于多发肋骨骨折病情较为复杂,存在骨折部位隐秘或不典型肋骨骨折,临床出现漏诊、误诊率较高[5-7]。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成像速度快、禁忌症少、不受层面外组织结构影响、无重叠投影、后期通可对图像进行重建等优势,其成像技术可立体评估骨折的损伤程度,同时有效诊断复杂骨折[8-11]。本组研究中采用X线平片及CT后处理技术对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相关对照分析,主要观察了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整理结果发现,X线平片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别为73.16%、68.83%、85.28%,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分别为94.80%、90.90%、98.70%,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明CT后处理技术诊断多发性肋骨骨折效能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与CT扫描成像原理有相似之处,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进行相关断面检查,两者对骨密度敏感度均较高,投照质量较好的X线平片有利于明确诊断,但对于复杂性、多发性骨折,X线平片无法观察到全面骨折线,而CT可弥补该缺点[12-15]。

表1 X线平片、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检出率[n(%)]

事实上,目前临床X线平片诊断多发性肋骨骨折注意要点较多,主要分为4个方面[16-19]:(1)肋骨外上缘骨皮质的走行。骨折下缘存在血管神经沟,若在图像中表现为模糊、不整齐也不可作为诊断骨折的依据。但对于走形自然、连续的骨皮质,即使出现1mm的移位,即可确诊为骨折。(2)正位胸片腋中线处相邻肋骨连线呈现平滑弧形。(3)胸部软组织与肺纹理、肋骨投照出现重叠。该点也是影响X线平片发生误诊的主要因素,需要加摄不同体位摄影进行评估。(4)骨折部位相邻。间隔出现多发骨折,对成像质量要求高,同时诊断者需重点观察多发区域。既往文献研究表明,MPR、VR、SSD等技术可明确显示肋软骨、肋头部及胸部其他构成骨情况等,在掌握重建技巧后,通过人工选定旋转方向及切割部分,有利于诊断者在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肋骨骨折,对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指导作用同时在固定手术后行CT平扫可帮助临床观察固定位置、效果是否满意,以便进行角度修正,另一方面笔者认为,X线价格低廉,在固定术取出术后采用X线复查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0]。

综上所述,CT后处理技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检出效能均优于X线平片,临床可根据图像资料制定相关手术方案,固定取出术后复查采用X线平片更经济、便捷。

猜你喜欢
平片后处理多发性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