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鉴别早期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9-08-06 08:43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状位结核性化脓性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鲁天祥 高兴军 吴耀贤

脊柱炎分类方式多样,根据病原感染情况可将其分为寄生虫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及肉芽肿性脊柱炎,但寄生虫性脊柱炎及为较为罕见,临床上脊柱炎主要指化脓性脊柱炎、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1]。随着近年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近年典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例数相对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为常见原发性脊柱炎,布氏杆菌脊柱炎可在人畜间相互传染,在我国牧区及经济卫生条件落后地区较为常见;结核性脊柱炎也被成为脊柱结核,可通过结核患者飞沫等进行传播,占我国骨关节结核患者50%以上[2]。三种脊柱炎临床治疗方案差异较大,但早期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牛衡等[3]研究证实准确的早期诊断能减少患者脊柱功能损害及畸形几率。基于此,本文将我院三组脊柱炎患者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MRI在三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脊柱炎患者75例,根据诊断标准依次分为化脓性脊柱炎组、布氏杆菌脊柱炎组及结核性脊柱炎组各25例。化脓性脊柱炎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65岁,平均(51.70±10.87)岁;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3.14±3.51)kg/m2。布氏杆菌脊柱炎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4~60,平均(49.91±7.56)岁;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4.59±4.42)kg/m2。结核性脊柱炎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2~59岁,平均(47.85±6.45)岁;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3.71±3.38)kg/m2。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为符合化脓性脊柱炎、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标准[4-6],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脊柱炎;②均于入院后对脊柱病变部位实施MRI检查,且无MRI检查禁忌症;③患者病例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均在半年及以上;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⑤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该项研究。

排除标准:①入院后确诊为慢性病例、自身免疫性脊柱炎、术后导致脊柱感染、中后期脊柱炎;②入组前病变部位已有活检或手术史;③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诱发性因素疾病;④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⑤有精神病史或因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检查。

1.2 方法

1.2.1 MRI检查:MRI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ympjony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并选择脊柱正交线圈进行扫描,扫描时患者为仰卧位,头部先进。扫描参数设定:T1WI轴位:TE为12ms,TR为500ms;T2WI轴位:TE为98ms,TR为4000ms;脂肪抑制T2WI:TE为100ms,TR为4000ms;矩阵为384×288,激励次数为2次,层厚为4.0mm,层间距为0.4mm,视野为300mm×300mm。T2WI冠状位:TE为88ms,TR为4000ms,矩阵为320×240,激励次数为2次,层厚为4.0mm,层间距为0.4mm,视野为230mm×230mm。T2WI矢状位:TE为98ms,TR为4000ms;矩阵为384×288,激励次数为2次,层厚为4.0mm,层间距为0.4mm,视野为300mm×300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于手背静脉或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2mmol/kg,注射速度3mL/s;扫描参数与T1WI设定一致。

1.2.2 图像处理:将全部患者MRI数据传送至对应处理器进行突图像处理,图像资料均由2名以上高年资主治采用盲法进行分析,并对有异议图像进行协商,待结论一致后予以采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病变部位MRI信号及征象变化情况,其中病变部位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MRI信号及征象包括: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间盘异常信号、椎体病变情况、病变椎体形态变化、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骨内或椎旁脓肿、硬膜外脓肿、侵犯椎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所有数据经双人不交流录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两组间采取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取例数(%)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双侧检验。

表1 病变部位比较[例(%)]

表2 三组患者MRI征象比较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病变部位比较 化脓性脊柱炎组病变部位集中在腰椎为68.00%,布氏杆菌脊柱炎组病变部位集中在腰椎为76.00%,结核性脊柱炎组病变部位集中在胸椎60.00%,三组间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MRI征象比较三组患者MRI征象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硬膜外脓肿、侵犯椎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MRI征象椎间盘异常信号、椎体病变情况、病变椎体形态变化、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骨内或椎旁脓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像学表现 图1-3为腰椎4~5段,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图1:腰椎T1WI序列矢状位,图2:腰椎T2WI序列矢状位,图3:腰椎增强扫描矢状位。影像学诊断:L4~L5骨质破坏,为低信号病变,L4~L5周围组织肿胀,软组织边界较模糊;增强扫描时椎体前、后方软组织出现强化影像。图4-6为腰椎3~4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图4:腰椎T1WI序列矢状位,图5:腰椎T2WI序列矢状位,图6:腰椎增强扫描矢状位。影像学诊断:L3~L4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体前方可见局限性小范围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时病变部位被明显强化,软组织边界清晰且出现强化影像。图7-9为腰3~骶1段,结核性脊柱炎,图7:腰椎T1WI序列矢状位,图8:腰椎T2WI序列矢状位,图9:腰椎增强扫描矢状位。影像学诊断:L3~S1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混杂,椎体前方+后方有脓肿形成;增强扫描时病椎强化不均匀,椎体前方+后方脓肿形成强化环,而内部无强化多为坏死灶。

3 讨 论

化脓性脊柱炎、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主要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主,但潜伏期症状各异,易出现误诊或延迟诊断等现象,对后续治疗影响较大。目前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其中X线为脊柱外科常见检查方式,能对疑似病例进行感染评估,但脊柱炎性病变早期椎体并未出现破坏,故早期检查敏感度较低;CT较X线能将骨结构清晰显示,其多用于引导活体穿刺,但在椎间盘、脊髓神经的显示上存在一定局限性[7]。

MRI为国内应用较广的检查方式,其能通过多维显像技术精准的显示病变部位,且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用于早期脊柱炎鉴别诊断。本文对三种脊柱炎发病部位进行研究,发现化脓性脊柱炎和布氏杆菌脊柱炎主要病变部位为腰椎,而结核性脊柱炎病变部位则集中于胸椎,这与刘涛等[8]关于早期化脓性脊柱炎及布氏杆菌脊柱炎及曾金光[9]关于脊柱结核CT及MRI表现的文献报道一致。本文还将三种病变MRI信号及征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三组在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硬膜外脓肿、侵犯椎体情况方面基本无差异(P>0.05),而椎间盘异常信号、椎体病变情况、病变椎体形态变化、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骨内或椎旁脓肿存在差异(P>0.05)。

图1-3 化脓性脊柱炎。图4-6 布氏杆菌脊柱炎。图7-9 结核性脊柱炎。

三种病变在椎间盘出现异常信号,可能是因化脓性脊柱炎早期易出现明显椎间盘异常信号,因其是由非特异性细菌所致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且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直接溶解并破坏椎间盘[10]。布氏杆菌脊柱炎则是由特异性细菌所致,主要为机体自身细胞免疫为主,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进而不易出现椎间盘异常信号;而结核性脊柱炎发病时结核杆菌缺乏蛋白水解酶,故无法有效分解椎间盘组织[11]。

化脓性脊柱炎椎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前方和后方,因其病起较急,且发病早期炎性水肿范围扩张迅速,进而波及整个椎体。布氏杆菌脊柱炎多发于椎体前方,因其感染发生部位多为运血充足处,疾病进展与自身免疫能力、细菌感染能力等相关,且发病进展较缓,故发病部位可被局限于椎体前方,而部分患者则变现处弥漫或扩散至邻近椎间间隙及椎体[12]。结核性脊柱炎发病时易出现单椎体破坏和脊柱后凸畸形等,破坏严重时发生塌陷等现象,故多为椎体病变多在后方化脓性脊柱炎早期呈弥散性病变,存在一定的骨质破坏,但骨质并未出现明显缺损,其中椎体形态变化患者主以终板破坏为主。布氏杆菌脊柱炎病变发生较为局限,其在发生骨质的同时出现新生骨组织,导致患者体内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MRI检查到椎体形态较完整,不易出现明显椎体变化[13]。结核性脊柱炎骨质出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明显骨质缺损,严重则在脊柱后方出现明显畸形。

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易在化脓性脊柱炎中出现,因其发病时会使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蛋白水解酶,进而加重炎症扩散,导致MRI检查时易出现范围弥散,边界不清的显现,且发病时脓肿范围较大,周边易出现多个小脓肿灶[14]。布氏杆菌脊柱炎发病早期可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确诊时间相对较短,影像学检查时较少出现椎旁软组织异常,因其发病范围较局限,无较大脓肿表现,多为单个脓肿灶,且脓肿壁呈现出薄而不规则的状态[15]。结核性脊柱炎椎旁异常信号出现最为常见,因其早期发病较隐匿,确诊时间相对较长,疾病易出现扩散,发病时多大范围脓肿,且神经症状较明显[16]。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三种早期脊柱关节炎时存在一定差异,可对三种脊柱关节炎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状位结核性化脓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