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弹词《三笑》之文学性

2019-08-06 04:34谢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学性

谢英

摘要:苏州弹词《三笑》是一部家喻户晓,且影响深远的书目,有着很高的文艺成就。本文将着重叙述这部巨作的文学性典型特征。

关键词:文学性;文学大家

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08-01

一、前言

苏州评弹——芊芊素指轻轻拨动弦上的温柔,点点情感酿造成醉人的歌,吴侬软语汇聚成涓涓细流。这就是评弹的魅力。传统长篇弹词《三笑》,就是苏州评弹的一部徐派经典力作。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评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本文将以《三笑》的文学性及代表性人物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谈谈想法。

二、文学大家-唐伯虎

说起才子,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伯虎,这位明代的文人学士、天才书画家,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不管他是风流才子,浪荡不羁,还是孤僻自傲,愤世嫉俗,这些都已不重要,在人们眼中,他就是文学之大家,不论是诗词、书法、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他仿佛带着文学的烙印,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仨笑》以唐伯虎为主要形象,本身已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同时《三笑》异军突起,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唐寅,以堂堂解元之身,为了红粉佳人甘愿卖身为奴,虽然玩世不恭但又不失大气稳重,这样一个看起来矛盾,实则显得更加生动的唐伯虎,反而显得有血有肉起来,引人入胜。

书中《梅亭相会》一回,对秋香声音的描述如下:

远闻黄鹂弄舌,近听幽乐笙箫。

八洞神仙凡间到,老祖丹炉推到。

罗汉思凡还俗,目莲锡杖轻挑。

柳下惠心旌动摇,鲁男开门应笑。

用《西江月》来赞叹秋香如梅花仙子般,声音又是好、又是娇、又是俏、又是软、又是糯、又是嫩,没有批评。千金易得,红颜难求,唐寅视秋香为红颜知己,故而不计门第,抛却荣华,卖身进府,甘做书僮,只为博得红颜芳心。而唐伯虎兼潇洒与风度为一体,成风流与多情为一格,最终打动了秋香,终于携秋香之手回到姑苏,终成眷属,成为千古佳话。

三、三笑—秋香

才子佳人,古往今来一直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使得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一颦一笑皆有戏”,一部弹词《仨笑》,皆由佳人秋香“留情三笑”而起。本书中用了大量笔墨描述秋香的三笑,无心三笑,终是最美的遇见,细腻曲折的三笑姻缘,美不胜收。

“一笑嫣然百媚生”,使得第一风流才子,硬是将秋香奉为心中的“活观音”,临去秋波那一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二笑,书中用了短短十六个字描述:“将头一低,双眉一飞,两颐一起,微微一笑”,细腻而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这如春风拂面般沁人心脾的微笑,“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才可以比拟。

第三笑,夜如画,月如银,在如此良辰美景,只見“窗帘上有个煞俏煞俏的影子一动一动”,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往往是最温馨感人。而后面对归还香囊的再三相遇的唐伯虎,秋香竟是不知所措,开不了口,看到喜出望外的唐伯虎,更是忍俊不禁微微一笑,随后返身进相府,只留给唐寅一个俏丽的背影,使其情不自禁地称赞,“娇滴滴好似芝兰,瘦怯怯宛如牡丹,光闪闪耳上戴金环,墨漆漆云鬓初挽,秋水浓浓,春山淡淡,琼瑶鼻,小口樱桃绽,仙人一见,哪个不爱”,一段韵白美到极致,字里行间仿佛描绘出了一个超凡脱俗与善良单纯为一体的秋香形象,这样的文艺视角,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四、吟诗对对

《仨笑》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雅句,如唐寅随口吟出的一首《西江月》词来,“小技琴棋书画,大才书赋文章。子集经史包藏,玉轴牙签执掌。闲来修剪盆景,应时洒扫焚香。古董玩物善排场,愿甘投靠门墙”。

又如唐伯虎与华相爷吟诗咏月,一首花月诗: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使人临月境,月明似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对月觞。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再如唐寅与秋香返苏时,在新房墙头留下的藏头诗:

唐突东翁罪不轻,寅光未透出园林。

去将花坞藏秋色,了却相思三笑因。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不得不说三笑书中的细致描绘,真是将文学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沉醉其中。

苏州弹词之所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篇传统弹词《仨笑》,不仅将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展现地淋漓尽致,更是带着其独特的文化色彩,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评弹演员的希望,传承评弹艺术,留住文化根脉!

猜你喜欢
文学性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从“红学”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
注重文学思维渗透 打造写作高效课堂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浅析易学文化的文学性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