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画在现代刺绣中的应用创新研究

2019-08-06 13:16陆丹妮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刺绣中国画创新

陆丹妮

摘要:中国画与刺绣两者都是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都代表着东方文明。刺绣从古代便是女性“书写”艺术的另一种绘画形式,倾注了这些女性“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她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把自己的情感缝入了绣品之中。而一副好的绣品离不开绘画。中国画与刺绣这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都是倾注了时间与精力的匠心集合的艺术。在现代将中国画与刺绣二者结合、创作过程中可相互借鉴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这种不同的艺术媒介碰撞出的火花值得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刺绣   中国画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20-02

一、“绣画”与“画绣”

大多数刺绣是一种二次创作,是“番绣”。主要是以番绣题材为主:摄影、绘画与其他方式的一些作品。“绣”与“画”,是密不可分的。在刺绣中“绣画”是指用丝线代替毛笔的“画”,把刺绣做得像画一般有文人气息。刺绣艺人追寻的绣品效果有画的意境,它以绣的独特技法达到如画、胜画的境界,指向视境、意境。“绣画”产生的缘由是宋代刺绣手工艺人将刺绣观赏品从生活日用品中分离出来,从这时开始绣品便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称之为“绣画”。这种刺绣作品丝线非常细、针脚很小,这样使刺绣画面的对象丰神宛然、令人眼花缭乱。这是刺绣细线的优点,它运用了中国画中的笔墨意境趣味,这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画面效果更胜过绘画。“绣画”在宋代成熟,并且在晚明达到顶峰。顾绣是“绣画”中与文人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代表。

“画绣”指绘画参与到刺绣中,半绣半绘,侧重于刺绣与绘画的形式。“画绣”则是如真如画般的绣法,指向绣法、技法。“画绣”突破于五代,至北宋发展到写实的巅峰。“画绣”从五代到北宋,随着江南文化经济的日益繁荣、日用刺绣技术的成熟以及书画艺术的影响,进入一个巅峰时期。

二、绣与画的关系

绣画的本质是“如画之境”的刺绣,如果刺绣手工艺人完全没有美感、完全不懂绘画,即使技法再娴熟,也无法通过丝线来表达“如画之境”。“绣画”仅像画一般的观赏性刺绣,而“画绣”的范围更大,指刺绣与绘画结合。绣与画它明示绘画与刺绣互通相应,两者是合作共生的关系。

除此之外,刺绣与绘画二者的共同點还在于二者的目的均是描绘物体或景色。这两者都是以传移模写、随类赋采、应物象形为方法。因此,绘画之气韵须用笔和墨色来营造出画面的韵味;刺绣同样需要用手里的针与丝线来展现绣品的画面气韵。简而言之,刺绣与中国画的共同点都是有颜色的画面,不同点在于这二者使用的工具。刺绣是针与色线,绘画是笔与颜料。刺绣为手指捻针,针尖穿刺,指向一种穿透性。刺绣相对于绘画它是立体的,有肌理感与凹凸感,用针尖穿过绣面有一种“穿透性”,这种特性是绘画无法企及的。相对于绘画,它则是平面的,仅仅在纸本上绘制。

中国画的工具中毛笔的大小可根据画面而定,可以粗可以细。中国画中有着强烈的绘画性,无论笔的大小,挥洒出来的是文人墨客的豪放与气韵。刺绣的绣品中隐藏着典雅的工艺性,因为在手工艺人的精心经营下刺绣的针脚可积可叠、可疏可密。这刺绣工艺性与女子特有的温婉细腻的性格相叠加,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刺绣风格大多偏向小家碧玉风,而难具雄浑男子气。以上便是中国传统刺绣的特性。而在西方,与中国刺绣不相同的便是——它表现为女性绣者的个性与解放。

随着人文科学的日益进步、艺术观念的解放,西方现当代艺术又踏入更高的台阶。在这场艺术革命中,女性艺术也参与到了这场运动中。女性特质很强的艺术手段包括编、织、绣等。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刺绣中进行自我反思与追问,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中用传统的刺绣手段、新的材料与技法,将对思想的心灵反思与现实的感觉都融入在刺绣作品中,将刺绣这类“女红小技”推向一个更多元、更广阔的天地中。刺绣这一传统工艺经过洗礼与创新,作品呈现出“大型化”“重型化”“浮雕化”“观念化”这几个特征,进入了实验艺术和前卫艺术的行列。传统的刺绣从这里形成突破,从二维空间的绣面走向三维的立体空间,从而引申向绣雕、绣置、绣艺等更加雄辉、震撼的当代艺术。

三、新的绘画形式——综合绘画

“综合绘画”在欧美被称为混合媒介或综合材料,是中文翻译名。综合绘画所谓的“综合”是一个综合的绘画概念,它利用各种材料与绘画之间巧妙地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在绘画之间展平。在创作中,艺术家自觉追求表达方法多样性的结合,绘画材料从从属地位转移向主体地位,绘画超越平面二维转换成为三维或多维。

中国画通过笔墨来体现崇尚文、意、趣、韵的中国精神。用毛笔在宣纸上用粗糙的干笔笔触,便能触发观赏者干练、沧桑的视觉印象;反之,水分充足的墨迹能引起观赏者心中舒畅的视觉感受等等。艺术家们合理运用墨色浓淡、水晕大小、运笔急缓、笔墨虚实。这种代代沿袭的传统笔墨,已成为我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与之同具备中国意志情趣便是刺绣。刺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刺绣的操作来看,这是一项集绘画、审美、绣技于一身的活动。其次,剌绣亦可宣泄闲情逸致,极富情致。中国画与刺绣这两种承载艺术的不同媒介同样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中国韵味的综合材料绘画。这样一来内外结合,强强联手,提升了专业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各种艺术观念和材料、技法的更新与交流。观念的变化使绘画走向新的综合全新,使之在媒介材料、技法风格上更为灵活。

在传统绘画的背景下,材料作为艺术语言的基础,以物质的属性通过技术展现其价值,并发挥着间接作用。刺绣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布料、绢等刺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不同的线、不同的针法,所绣出来给人感受的肌理是不一样的,进而从平面上升到三维的空间。刺绣的手工艺人会根据画面应该产生的效果,来选择不同的针法,来进一步增强绣品画面的效果。比方说,远景用乱针绣,绣出远处景色的虚远,若绣近景的松树,用松针法绣出松树松针的坚硬质感。这样,一虚一实使得一幅绣品更加动人、细腻,有可观赏性。一幅绣品它动用了刺绣手工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工艺人的技法灵活多变,刺绣时产生针脚的堆积有厚有薄,绣面的色泽反光韵味恰到好处,更加有趣味。中国画用生宣、熟宣、绢、牛皮纸、毛坯纸作画,即便纸料、颜色的质地不同,但画面效果始终是平面的,没有刺绣的立体感与肌理触觉感。明确了中国画的特性、刺绣的特性与其画面效果后,对其二者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中国画与刺绣取其之长、补已之短。相对于中国画,照片也是一种平面的艺术,巴西当代女艺术家Aline Brant,她利用摄影作为创作作品的基本工具。Aline Brant在摄影作品中加入刺绣工艺,她先把拍摄作品冲洗出来,再根据摄影作品的需要用平针、绕针等绣法,在照片上用彩色棉线绣出相应的形状。在照片上融入纤维艺术,这使得其作品更加有灵动的气息,眼光独特而又充满对生活的体会,是一种全新的,发现自我,观察自我,表达自我的风格作品。这种平面加上立体的艺术作品真诚流露了自我本体的意识,以细致入微的生活点滴入画。同样,平面的中国画与立体的刺绣二者的结合更加另人憧憬与期待。这种跨领域的艺术创意作品,赏心悦目又富有意境。

新型综合材料运用到绘画当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要求。新的材料不断应用到绘画之中,艺术家从关注材料在绘画中的技术性转变到开始将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本意纳入到作品的表现之中。艺术形式和观念通过材料语意传达当代人文状态和精神,表达时下观念形态的新语言甚至是新的结构系统,展现个体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多元化、民族化、个性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清]沈寿.雪宦绣谱[M].南通:翰墨林印书局,1919.

[2][清]沈寿.雪宦绣谱图说[M].王逸君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4]丁佩.绣谱[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6]温肇桐.美术理论书目1949-1979[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7]王译.吕凤子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刺绣中国画创新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