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MasterCAM软件应用”课程整体设计

2019-08-06 13:48唐细永申耀武卢小燕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编程实训定位

唐细永 申耀武 卢小燕

摘   要:文章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项目驱动,从课程定位、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改革以及项目教学实施等6个方面,对数控技术专业“MasterCAM软件应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实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数控技术;MasterCAM软件应用;职业技能;课程整体设计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整体定位

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定位的思路设计、课程整体定位[1]。

1.1.1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2012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2]。

1.1.2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相适应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向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熟练操作数控车、铣、镗、加工中心等机床加工工程机械产品零件,运用机械加工技术与方法从事工艺编制、程序编制、零件检测、简单设备维修、生产组织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与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1.3  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培养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职业技能,掌握数控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数控设备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设备调试、维修、管理等专业技术能力,并取得MasterCAM编程员、数控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编程人才。

1.2  课程岗位定位

该课程立足于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和数控机床操作员3大工作岗位的一门专业技术技能核心课程。

1.3  课程教学定位

数控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前期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与原理”等。后续课程有“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和MasterCAM编程员职业技能资格证考证。

教学任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编程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编程策略,根据零件图纸要求,合理分析加工对象、划分加工区域、规划刀路,运用软件编程,完成生产加工。

教学重点、难点:加工工艺分析、加工路径规划、加工参数设置、加工程序编制。

1.4  课程目标定位

1.4.1  知识目标

熟练运用软件造型设计,合理分析加工对象,划分加工区域,设置加工参数,规划走刀路线。熟悉不同系统机床后置处理;能正确操作机床加工零件及检验。

1.4.2  能力目标

掌握运用软件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加工程序,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达到数控铣床中级操作工及MasterCAM编程员考证的要求。

1.4.3  素质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安全、环保、节约等职业素养。

2    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设计

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的工作任务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设计校企项目课程体系,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设计如图1所示。

2.1  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重组思路如图2所示。

2.2  教学项目设计

以理论够用、工作过程和技术技能培养并重,设计教学项目如图3所示。每一项目设定4个任务:(1)零件造型。(2)加工工艺分析。(3)刀路规划及模拟。(4)工件加工及检验。

2.3  教学方式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情景教学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    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对象、教材选用、师资力量、考核形式、实训条件、课程资源等组成,如图4所示。

3.1  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针对高职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独立意识弱、专业定位不明确、角色转换适应障碍等学情,教师在授课前需着重介绍专业就业前景及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做好课程学习规划、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3.2  教材选用—优质教材保障

本课程选用国家和行业企业规划教材,参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规划教材,以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要求,实事求是,适时调换教材,实现教学内容零距离岗位对接。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发自编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3.3  师资力量—教学团队配备保障

配备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具备多年企业实战经验或课堂教学经验、专业素质高、适应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需要的专兼结合双导师教学团队。

3.4  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3.4.1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功能不同的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仿真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3.4.2  校外实训基地

开拓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立足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训。

3.5  考核形式

项目工作任务制定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3],如图5—6所示,评价学生对给定项目进行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的能力,并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进行考核。

4    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和校中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1)教学思路改革:由单元式系统化教学转变为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式教学。(2)教学模式改革:由单元教学到模块化教学转变为项目任务化教学。(3)教学手段改革:由讲练结合转变为任务式教学做一体化。(4)教学内容改革:结合学情,以岗位任务重组教学内容。

5    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五:综合实体零件的数控加工。课时:13学时。教学过程如图7所示。

(1)明确任务(见图8)。(2)收集资料、填写工艺卡(见图9)。(3)学生分组制定工艺卡,师生互评完善及对零件编程、知识点讲授、操作仿真、加工、检验及现场清理等。(4)总结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善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才智,2019(14):116.

[2]付云.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之辩[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6-19.

[3]陈永久,王兆明.产品三维造型及结构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05-107.

猜你喜欢
编程实训定位
编程,是一种态度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编程小能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