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所得税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协调

2019-08-06 04:32尹怀亮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12期

尹怀亮

摘要:现阶段,为更好的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推进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进程,我国针对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管理漏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税收关系与会计形式的合理转变。所得税作为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内容,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所得税与会计制度改革阶段的差异性出发,对协调二者关系的原则及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调整方向;实务协作;披露信息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175-02

经济形势发展的复杂化、多元化特征,使得原有的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多方需求。为协调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差异,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依照具体的调整原则,平衡税收与会计规范的关系,为二者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内在联系

1.所得税的类型

税法是法律、行政规章规定的,针对不同纳税主体制定的,围绕税收相关的权利、义务的调整内容。所得税是税法的重要组成,从广义角度来看,所得税包括个人、企业以及外商投资单位等三个类型。文章研究的是企业所得税调整内容。作为利润划分的税收形式之一,所得税的制定、调整、补充等都是以国家为主体,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进行规范。

2.会计制度的范围

会计制度涉及的管理范围分为广义范围与狭义范围两种,广义的管理包括會计人员处理业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原则、制度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规范性内容都可以视为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狭义内容是指政府权威机构结合现行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规范的制度。

3.二者的关联

所得税是以企业收益为税收目标的法律活动,需要企业按照具体税收细则,及时进行税收核算与缴纳。所得税是企业的必要支出,是一项强制、无偿的活动,因此,属于费用支出、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范畴。相较于其他税收,所得税通常在企业管理系统中被划归为宏观费用、法定费用项目中。从税收理论层面出发,所得税与企业的会计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二者相互作用。

(1)会计制度是企业所得税计征的基础

会计收益对所得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分期假定是税收核算的时间基础,会计收益的当期核定与计量方式选择也是所得税计算效率的关键影响要素,是计税的基础内容。会计账簿控制系统的升级是促进税收计征的技术基础,为税收核算提供数据参考。信息时代的所得税计征需要科学的现代会计基础知识支持,才能不断完善税收形式。当前阶段的税收实践证明,财会体制是税收法规高效推行的基础。具体来讲,税法涉及的企业税收核定、成本列支与费用统计等内容都是以会计工作为支撑的,除特殊项目外,税收的计征整体依托于会计制度。

(2)所得税是支持会计制度运行的法律条件

一方面,税收制度的执行需要会计支持,税制的实行提升了企业内部财务工作者的地位。所得税的无偿性、强制性特征,使得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会计工作的复杂性也意味着财务控制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税收制度的调整与修订,也对会计实行准则、规范有着一定的影响。税法的刚性特征决定了会计核算需要以所得税制度为根本指导,会计方法需要获得税法的全面认可,才能实现在财务领域大范围推广的目的。与此相对应的,所得税也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行业的发展。税收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税收改革与现实情况存在落差,会计制度很难冲破成本固定规则,发展相对滞后。

二、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协调原则

所得税、会计制度的编制与调整由不同的主体部门进行,在沟通与协调方面缺乏一致性,纳税主体需要在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同时,按照当前的税收制度进行税款计征,增加了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负担,提升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甚至会引发纳税人的违规行为。因此,在两种制度的调整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对制度的差异性进行控制。

1.全面性适用原则

在所得税制定、修改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现行的会计制度,保证税收制度的全面适用性,对税收条款进行重新评估,与会计规范进行协调,避免单方面适用的情况发生,协调改革进程。

2.趋同性编制原则

在进行会计准则、规范改革时,应该依照会计目标与税法推行情况进行,如果评估结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应该采用趋同性原则,对修改内容进行再次审查,并在申报过程中,利用纳税手段调整,降低制度编制的负面作用。

3.效益超出成本控制原则

保证所得税改革与税收制度编制的一致性,除了需要注意会计核算、税收平衡、纳税形式外,还应该贯彻效益为主的目标,不能让税收成本超出效益。同时,控制成本核算难度,对税款的计算工作进行规范,避免征管问题的产生,也是降低所得税成本的重要原则。

4.多样性调整原则

会计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是以科学的会计理论为基础的,参照管理标准对内容进行修订,因此,应该满足经营主体与投资单位的财务需求。在进行会计处理的工作过程中,依照不同财务标准,选择更科学的调整形式,所得税法应该结合市场环境变动进行科学调整、合理补充、有效完善。

5.严肃性修改原则

无论从所得税的层面上,还是站在会计制度的角度上,进行差异调整时,需要保持着谨慎、严肃的态度,对调整目标进行调研,合理规划修改流程,通过全面研究与具体论证等方法,寻找修正的时机,贯彻严肃性的修改原则。

三、协调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准则实行工作的有效策略

1.科学规划所得税调整方向,注重改革的平衡

从经济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所得税应该保持控制平衡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纳税主体,把握税制管理、控制的整体方向。税制改革应在高效控制的基础上,保证国家税收与地方政策的协调性,推行信息化税收管理系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发展趋势,也使得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标准,调整所得税计征形式,保证税收环境公平、均衡,成为税收改革的重要方向。

2.注重二者差异,加强管理配合

会计效益与应税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协调税收、会计制度的改革进度,明确制度不适应点,统一协调编修内容,以确保滿足税收与会计的双方需求。具体来讲,相关部门可以围绕所得税的征税率、核算方式、税收范围、纳税期限等内容,与会计体制相互印证,参照市场环境开展修正工作。除此之外,应该就会计制度对现行税收制度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遵守纳税规范的同时,对会计制度的合理规定进行认可,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3.准确披露信息,规范税收计算流程

会计制度建设不仅要应对业务规范编制问题,而且应重视信息披露建设,完全、准确、有效地披露会计信息。建议针对税收交易活动编制信息披露规范。若披露工作中存在不足,则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制约税收工作,同时,税收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需求,这种信息交流障碍会增加信息获取成本,不利于统一协调。另外,对于企业而言,因其经济利益密切关联于会计政策,针对会计政策所开展的选择和变动等活动均会对企业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干扰会计目标与影响会计信息的条件下,会计制度应尽可能缩减会计政策选择领域,不断简化税款计算。

4.以实务协作为基础,降低差异性影响

所得税的制定与会计制度调整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合理的协调策略,实现两种制度调整理论层面与实务层面的协调,是降低差异性影响的重要途径。会计处理流程规范化程度较高时,可以通过会计制度与所得税的联系,会推动税收依照调整原则,逐步适应会计改革的内容,缩短业务处理的差异,控制税收成本。与此相对应的,如果会计处理缺乏规范性,通过对制度盲区的修补与改革,也会促进业务处理的标准化进程,降低硬性协调带来的影响,避免税收改革对会计处理的不确定影响。企业在具体的会计制度调整过程中,应该提前进行申报或备案,核定后的一年内无法进行变更,避免出现漏税、避税问题。

四、结语

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企业的会计制度以及所得税之间的差异特征显著,两者的差异不仅会降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还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不利于企业实行全面财务控制,同时,对企业的税收核算、缴纳管理也有着不利影响。为此,在进行税收与会计相关制度的调整时,要协调二者的关系,依照全面性、趋同性等会计制度、税收规定的制定原则,实行差异化管理,满足双方的制度要求,为企业纳税提供健康、平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