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2019-08-06 04:32任新玉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

任新玉

摘要:研究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国内各高校管理类专业目前的“应用型”定位选择,明晰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教情”与“学情”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提出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实现“六个突出”。

关键词: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19-02

一、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概述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专业是研究相关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应用型院校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學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广义的教学质量体系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条件、教学结果三部分。狭义的教学质量体系则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的过程与学生的“学”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一)管理专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协调优化,高校管理专业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也在不断地再调整和再优化,管理专业的设置数量以及专业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发展的普及化,管理专业毕业人数增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隐性失业隐患显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愿意下“基层”,过度拥挤在“中端”,陷入就业困境。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现象。

(二)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在高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在从集体化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学,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能力培养。许多高校不断改革创新,宏观上从目标体系、组织体系、监控体系、保证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初步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质量体系与模式;微观上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质量管理内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教学质量的内涵。

(三)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学情现状

大学生的学习是关系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在根本上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高校学生均为95后,00后也已粉墨登场,现代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情商较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高,但是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引导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实践,其实恰好迎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有效开展。

三、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业教学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专业特色不鲜明

管理专业设置中共性的问题主要是专业思想不突出,特色不明确;专业设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各地方和各行业都希望拥有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储备与社会需求结构存在一定偏差。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主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时间不长,许多高校还处于改革的过渡时期,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如实践教学薄弱、实训环节不够全面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在人才培养、人才需求、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的交流不足,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专任教师总量不足,原有的教师工学背景较少;在专任教师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具有影响力、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名师数量较少;“双师型”教师没有真正发挥双师作用。此外,教师的专业素养,认识格局也是教学质量中的一个制约因素,教师的格局决定其教学内涵,决定了能否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4.教学质量评价忽视企业、社会参与性

大多数院校管理专业在质量评价中多采取从院到系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立督导组,开展全员听课制度,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但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监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只是从教师的课堂情况、授课水平进行评价,而忽略了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评价课程的合理性,忽视企业及社会的参与性。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性差,不能满足市场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绝大部分学校的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几乎都是侧重评价教师是否教的好,而忽略学生是否学的好。根据大多数用人单位给的反馈,现代本科学生实习中工作态度端正,但是业务能力基础不扎实,对于工作的适应性较为缓慢,学习知识的能力不足,不能快速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课堂学习气氛稀薄,自律性较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带来了知识获取的便捷,另一面也使得学生课堂学习自律性降低。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听课不积极,手机成了时不时的将重点知识进行拍照的工具。从高中到大学,突然放松的状态使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出现迟到甚至逃课现象。

3.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存在单一性

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中往往多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的同学学习能力强,但是专业业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有的同学作为学生会干部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都很优秀,但是学习成绩却不能相对应。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效果,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是具有学习和实践能力双优的综合体。

四、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一)应用型价值取向——突出社会性与行业性

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应立足于社会和地方政府,专业的设置应以准确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趋势为前提,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及时调整。充分利用地方与社会的教学资源,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创造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条件的互利双赢局面,教学过程应以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价值主导,教学内容需体现专业的应用性。

(二)人才培養过程——突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产学研培养模式强调以“研”为突破口,专业教师与企业之间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通过了解前沿的行业动态反哺教学。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分阶段全程化培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完整的融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以培养基本技能为基础,提高应用能力和管理素质为主线,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的实践教学思路。

(三)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性与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管理专业在科学分析和确定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较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先进实用的专业课程,扎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精心设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兼顾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强调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与突出实践能力,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应用型特色培养,以专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周期,依托素质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管理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堂氛围——突出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与互动性

通过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教师不断给自己充电,进行教学改革,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适当给学生“增负”,力争打造“金课”。通过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角色模拟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等,巧妙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利用现代教学软件、APP的互动功能开展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

(五)教师素养——突出教科研能力的转化性

高校学术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首先需要教师要有坚实的科研积淀,同时带动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培养,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立专业社团,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社会科学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

(六)质量评价——突出多主体参与,多元化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对于人才的评价应该将知识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建立灵活多变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企业更有发言权,并且在现阶段,管类专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规模而无质量,最主要是就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对人才培养评价的主体不仅局限于专业教师,应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由学校、学生、社会三方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形成全面公正的考评方式。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