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浅析

2019-08-07 01:03胡永平
时代金融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效率改革

胡永平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国库集中  改革  效率

一、国库集中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公共财政从功能型向管理型转变、促进财政国库机构和职能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发动机作用。但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各地财政部门一定要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毫不动摇地按照规范化要求推进和深化改革。

(一)国库集中支付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为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资金支付按照用款计划和规范程序,直接支付到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取消了层层支付的中间环节,使财政资金在未支付到收款人之前一直保存到国库。预算单位有钱不用收,花钱不见钱,资金由“中转”变为“直达”,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动态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预算单位资金支付情况,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的效率、效益和透明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筹集运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在预防腐败方面发挥了很强的防范作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现状

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但是各地改革进展很不平衡,还没有实现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全覆盖,严重制约了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完善。2015年,我国开始施行新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由此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遇到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不完善

按照财政部、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和制度安排,国库集中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由财政部门出具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银行账户。财政授权支付是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虽然各地建立起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模式不夠完善,有些地方只有财政直接支付,没有财政授权支付。例如,某省大部分地市财政部门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模式,但仍有部分县只有财政支付支付模式,财政授权支付工作没有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不够完善。

(二)国库集中支付需要进一步电子化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步伐的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横向纵向电子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各商业代理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实拨款和收支报表等业务量急速加大。但与此同时,财政、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各商业代理银行之间仍采用人工传递纸质凭证的方式处理业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清算和业务处理效率,制约着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整个国库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需要进一步科学化与精细化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从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申请、单位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都要严格按照资金性质、支付类型、预算科目运行,做到专款专用。这就要求预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准确,但目前各级各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完善:一是部门预算刚性不够,计划性、科学性不强。有些基层部门年末才安排编制部门预算,年底各项工作繁忙,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于时间紧,难免缺乏通盘考虑,对项目申报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制定长远规划、项目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二是预算编制细化程度不够。有些地方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编制过粗、事前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大量资金无法通过直接支付形式支付,只好采用授权支付方式,影响了财政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深化与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深入与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正在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一)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和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

新预算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市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负责”。此外,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多年,各地已基本形成规范化、流程化的资金审核拨付标准,预算单位对于支付的合规性有一定的把握,具备开设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基本条件。同时,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均对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提出较高要求与关注,按照政策制度要求开展并扩大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将成为各地财政部门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将大幅降低财政、预算单位人力成本,提升资金支付效率。各地在原有的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部门以及一些好的项目,加大其授权的范围,并且对于国库支付制度的授权进行创新与改革,建立合理科学高效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二)建设和完善电子化信息支付工作

着力打造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安全防范、节约高效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工作,是建设和完善电子化信息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可以有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首先是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为保证操作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面实行电子化规范有效运行,必须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其次是安全防范、保驾护航。安全问题是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实施的生命线,要加强安全认证管理,充分借助国内先进的权威的安全认证技术保障电子化支付工作,以及加强硬件及日常安全维护工作。三是节约高效、服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减少政府成本,支持节约型社会建设高度出发积极开展电子化支付业务。同时,实现电子化支付业务后,可有效提高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三)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使其更加科学高效

根据各个部门的情况,对预算的编制与管理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个部门编制预算的水平,从而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与高效化。一是实行综合预算,按照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将所有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各项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二是做实部门预算,要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以及小预算大支出的传统做法,在两上两下的基础上,尽量将可安排的资金年初预算一次性下达部门或单位。三是做细部门预算,要根据财力,将所有部门预算资金不仅按照功能分类细化,而且按经济分类细化,为细化国库集中支付奠定基础。

(四)完善监督体系,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机制保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预算约束和监督,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一方面要完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制约机制,建立用款计划审批、资金审核支付、银行账户监管、财务会计核算、内部印章印鉴管理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分工明确的岗位制衡机制。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各地财政部门要按照“完善操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快建立国库动态监控运作机制。通过监控系统全面跟踪财政资金支付的申请、审核、支付、清算及核算的操作流程,动态掌握每一笔财政资金支付详细记录,包括收款人、收款人账号、付款金额、付款时间、付款用途、预算科目、支付方式、支付类型等,及时通报违规情况,并积极开展与预算管理及主管部门的联动协作,真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跟踪问效的资金支付使用监控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洁.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问题探究[D].郑州大学,2017.

[2]姚雪.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229.

[3]贾仲秋.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4):15.

[4]王虎.县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8(01):12-16.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效率改革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瞧,那些改革推手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