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9-08-07 08:43汤虹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运用策略图画

汤虹飞

[摘 要]图画不仅是形象的,也是形式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指示性符号、结构图、图表等抽象化的存在。当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图画”出来,言说有了对象,言说有了目标,言说有了方向,学生的习作就不至于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了,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画观风景,让美景在有序中栩栩如生;利用图画写人物,让特点在生活中彰显本色;利用图画讲故事,让情节在想象中跌宕起伏;利用图画介绍实物,让实物在比拼中竞相争荣;利用结构图叙事,让体验在结构图中一波三折。

[关键词]图画;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图画最早出现在西方绘画艺术之中。德国美学家莱辛指出:虽然画宜于处理物体,不宜于叙述动作(叙事),但是“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持续着,在持续其中的每一顷中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处在不同的组合里”。所以,图画不仅是形象的,也是形式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指示性符号、结构图、图表等抽象化的存在。它与文字,与标点符号一样,都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也是语文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小学阶段,学生借助漫画学拼音,利用动漫图学识字,在图文并茂中学读文,通过绘本想象学写话,运用图表、结构图学概括……这些“图画方式”正改变着“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但是学生们却会谈作文色变。他们不愿意写,不敢写,不会写。这“三不会”导致了教师教时“伤元气”,学生学时“伤脑筋”。其实,作文教学无非就是围绕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展开: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取决于选材,“怎么写”取决于表达。但是不管是选材还是表达,都是基于一个问题,那就是将内心的感受通过写作进行转化,最终形成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文字。而构成这些文字之前,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就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记忆、体会和想象。当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图画”出来,言说有了对象,言说有了目标,言说有了方向,他们的作文也就不至于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了。

我曾在微信朋友圈一睹了农家“七个葫芦”的图片,觉得很有意思,就转发到了朋友圈,并在图片旁边备注:“看图写话,不超30字。”发出去不过几个小时,就陆续地收到了以下意外:(1)计划生育推新政,家家户户齐响应。要问新娃添多少,看图便能见分晓。一二三四五六七,队伍整齐娃更萌。(2)雨露星辰,北斗星移,葫芦金刚,孕育沉沦,降妖降魔,辗转乾坤。(3)众娃滑似鳅,偷爬矮墙头,七兄排一绺,老八坐地瞅……如此言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此图画能激起大人的无限想象,那么学生们又会给出怎样的惊喜呢?于是,我把这幅图带进了课堂,继续征集写话内容:(1)又是一年暑假到,辅导班里呱呱叫,七个葫芦手拉手,爬上墙头瞅一瞅,哎哟哟哟不好了,辅导老师又刷题了,葫芦即刻缩回头,凑在一起叽呱呱,坚决违抗父母令,辅导班外遛一宿。(2)一二三四五六七,do re mi fa sol la si ,我们兄弟齐声唱,爷爷爷爷最伟大!(3)那些以前欺负过我的,包括现在经常欺负我的,还包括以后想欺负我的,请你们注意了,我家的葫芦娃长大了……如此言辞,读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写,不就是把隐性语言转换成显性语言的过程吗?而图画不就是沟通隐性语言和显性语言的关键结点吗?

再来深入研读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内习作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类为风景类、人物类、故事类、实物类、记事类。如何利用图画让学生紧贴文字的地面,穿越图画的丛林,迸发出内心的情感呢?

一、利用图画观风景,让美景在有序中栩栩如生

(列举三年级《看图写话》)

如何在文字与图画之间架起桥梁,在彼此合理融合中,形成一种“话中有画,画中有话”的意境呢?我们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图画,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细腻的画面,从而借助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美丽世界。学生笔尖下的世界是这样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云朵时而俯冲天际,时而静候沉默,连绵起伏的大山,时而仰望,时而低眉。一棵棵大树如同一个个巨人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瞧,一头大象漫步到树荫下,伸着长长的鼻子跟小河对岸的小蚂蚁轻轻絮语:“嗨,兄弟!好久不见!”……就这样,美丽的图画在学生眼里变成了美丽的童话。既然是看图写话,观察的顺序当然至关重要。我鼓励学生观察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从远及近(群山→树林→草地→小河→鱼虫),也可以从上到下(蓝天→白云→高山→树林→野花→河流→小草),抑或从近到远、从下到上、从点到面、从面到点……学生的视角不同,顺序不同,意境不同,眼中的美景也会与众不同。

二、利用图画写人物,让特点在生活中彰显本色

《自我介绍》《我身边的小能人》《雏鹰争章》《民间艺人》《突出贡献的人》《我的老师》这些写人的习作,归结起来就是要把人物的特点实实在在地写出来。什么是特点?你有的,别人也有,这不叫特点;他能的,她也能,这也不叫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所以,特点就是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自我介绍》中认识自己很重要,而自画像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迷惘。我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的相貌特点、性格特征,在图画上突显个性,在文字中找寻自我。《雏鹰争章》是一篇推荐习作,如何让作文征服读者呢?“争”很重要。学生们先头脑风暴般地快速搜索有个性特点的同学,如跑得快的“飞毛腿”,力气牛的“大力士”,读书专注的“小书虫”……定位了主角和特点后就对号入座,回忆生活,选取素材,一幅幅“回忆录”跃然纸上。有了“图”,选了“材”,那么学生透过笔尖,突显人物特点也就不难了。《我身边的小能人》要突出一个“能”,《突出贡献的人》要突出一个“诚”,《民间艺人》要突出一个“巧”,《我的老师》要突出一个“情”。这一类写人的文章,都要通过特别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事例的描述自然离不开人物的语言、動作、心理、神态等。如何写得生动呢?结合生活实际,让动作在图画中夸夸其谈,让神态在图画中龙腾虎跃,让语言在图画中神采飞扬,让心理在图画中熠熠生辉,说不定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由此,通过图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然后将生活经历转换成“图画经历”,再由“图画经历”转换成“文字经历”就是一个既美好又有意义的写作过程。

三、利用图画讲故事,让情节在想象中跌宕起伏

想象作文一般要经过“物→意→文”的三级转换。要想顺利实现“从意到文”的转换主要靠语言表达能力,但学生往往有满肚子的话语却无从表达。这时候,“图”的介入将会化解学生语文习作经验的缺失。抓住了图画,也就抓住了想象;抓住了想象,习作就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信手涂鸦和自由表现的技巧,来擦亮他们写作表达中“看”的能力,“想”的能力,让学生能用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图画转换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如《燕子和花猫》的看图写话,窝里掉下的那只小燕子和花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留给了学生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时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建议:“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它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内心释放,而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表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中畅游在习作的海洋里。

四、利用图画介绍实物,让实物在比拼中竞相争荣

教学《动物明星卡片》的习作,既然是“明星”,自然要“耀眼”,如何吸引观者的眼球呢?介绍语气的风趣幽默、活泼生动就很关键。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在了解动物相貌、习性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进而把脑海中的图画转换成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我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由于我的端庄大气高颜值,人们在看到我的时候,总爱对我回眸一笑……”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文具》时,我将文具投影展现,引导学生在左看右看中提炼语言:“我叫‘钢钢,我的主人总是把我的名字叫成‘杠杠,别看我瘦长的身体,尖尖的头,但我挥洒起来,比钢筋还有力呢。我呀,随叫随到,是主人的好帮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其实呀,我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比他的亲爸亲妈还高,要不然,主人怎么可能每天都把我带在身边,握在手心呢……”

五、利用结构图叙事,让体验在结构图中一波三折

指导习作《亲身经历的事》时,我先结合范文《护蛋》引导学生画出结构图:护蛋起因→护蛋经过→护蛋结果。在结构图中举一反三,唤起学生自身的经历,然后让学生列出提纲,画出自己的结构图,写出经历。

从远古的题画诗,近代的连环画,到现在的绘本,都有意无意地向人们透露出写作与图画间的紧密联系。那么,在图画中寻求写作的突破口,继而让学生学会表达、爱上表达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有了图画,有了文字,语文教学就无异于拥有了走路的两条腿,图画是方法,语言文字是目的,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说语言文字是方法,图画是目的,互为因果,相互扶持。利用图画去开启写作教学之门,将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厚,写作思维更开阔,语言表达更丰富。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运用策略图画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