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从有趣走向有得

2019-08-07 08:07吴小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有趣游戏化教学

吴小玲

[摘 要]游戏化教学是在游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教学行为。设计有趣、有序、有效、有得的数学游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有趣;有序;有效;有得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通过长期的研究归纳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深的影响。

游戏化教学是针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板块的教学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教学行为。通过游戏化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多方面发展。那么怎样进行游戏化教学呢? 具体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决定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枯燥性,而小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怎样把枯燥的数学与小学生生动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呢?精心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从喜欢数学开始,研究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如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学生已经具备了2~7的分与合的知识经验,经历了2~7的分与合的学习过程,学生大致能想象出来8是如何分与合的。因此,课始教师进行问题导入时,就有学生开始抢答了,把8的分与合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然后整堂课只剩下记忆和练习,学生的探究过程被省略掉,这样的一堂课自然枯燥乏味。数学课堂变成这样是因为教师还是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已经摸清了教师的套路。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变一变,换一种导入方法,如设计一个“变魔术”的游戏,教学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具体环节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生(齐):想。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袋子,你们摸出几个球,我立刻能说出剩下几个球。谁愿意来摸一摸?

(学生上台配合教师进行游戏)

师:我怎么能这么快说出剩下的球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摸出的球和剩下的球一共是8个,只要从8个里去掉我们手里的球数,就是剩下的球数。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袋子里一共有8个球,我就是利用8的分与合来变魔术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魔术师,研究一下8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8的分与合)

可见,把传统的导入(谈话式导入)换成学生感兴趣的魔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立马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人人争当魔术师,8的分与合被学生积极主动地找了出来。有趣的数学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想学”的动机引领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有序的游戏环节,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片段的,而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本身是一个有序、螺旋上升的过程。怎样在学生的脑中建构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完全理解教材、把握知识呢?教师可设计有序的游戏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设计拨珠游戏,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便拨,而是分为三个拨珠环节,讓学生借助计数器这一数学工具,进行一个一个地数数、一十一十地数数、一百一百地数数,开展有层次、有顺序的数学游戏。学生通过不断递进的操作活动,深刻体会一千以内的数,逐步抽象出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具体环节如下:

1.在计数器上一百一百地数,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师(出示计数器):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这是我们之前认数的好帮手——计数器。今天我们用它进行认数游戏。

师:3个一百是多少?你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学生操作)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一百一百地接着数下去,数到九百吗?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一边数数一边拨珠)

师:有几个一百就是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颗珠子。

师:在九百的基础上,在百位上再拨一颗珠子,现在表示多少呢?

(板书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

师:这里的一千在计数器上要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学生练习:在计数器上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2.在计数器上一十一十地数,认识几百几十。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三百五十吗?

(学生活动: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

(学生练习: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六十数到一千)

3.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认识几百几十几。

(1)看图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三百二十四。

师(出示小正方形组成的数):看图,你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吗?

(学生看图,在计数器上拨珠)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3个百、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九百八十九吗?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师:数到九百九十九,你还会接着数下去吗?九百九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呢?

(学生操作,交流小结,教师板书:九百九十九添上一是一千)

(3)学生练习: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

三、设计有效的游戏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在的数学课堂,特别是公开课,大多上得热热闹闹,在一堂课中设计了许多游戏环节,学生一堂课一直玩,玩得很高兴,但是在之后的作业反馈中效果却很不理想。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是空洞的、浮于表面的,学生没有把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没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只有设计有效的游戏活动,才有助于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建构、内化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如教学“认识时、分”时,教师设计1分钟口算、写字、跳绳和踢毽的游戏,让学生在1分钟游戏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游戏活动时间不长,学生很感兴趣,游戏效果也很明显,所有学生对1分钟都建立了清晰的表象认知,能初步感知1分钟的长短。这样的游戏活动很明显是成功的。

这节课还需要学生感受1小时有多长,这一环节不适合进行游戏活动,因为1小时时间较长,学生耐心不足,而且学生已经有了感知1分钟有多长的活动体验,不需要重复进行游戏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设计“1集动画片20分钟,看完3集需要 1 小时;一节课40分钟,再加上20分钟,合起来是 1 小时”等填空题,让学生依据已有生活经验,体验1小时的长短。

可见,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有的放矢,依据教学目标、教材編排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计有效的游戏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趣高效、富有思考性。

四、设计有得的游戏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数学课程具备多维价值,包括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德育价值这四个方面。特别是文化价值、德育价值,都是数学课程中的隐性价值,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隐性价值,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数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之后,还应对游戏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思想、理性精神、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等。

如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设计的拨珠游戏,不只是建构学生千以内数的知识体系,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学“认识时、分”时,教师在设计1分钟游戏后,出示了许多组生产、生活中1分钟能完成的事情的数据,用数据说话,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参与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不仅再次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更在欣赏大家设计的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游戏化教学正是从有趣走向有得,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教育,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情感上的发展。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有趣游戏化教学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