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泥塑工艺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9-08-07 08:43葛冬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应用

葛冬玲

[摘 要]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把泥塑引入小学美术课堂,能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审美力,传承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美术课堂;民间泥塑工艺;应用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以人物和动物为主,或素或彩,种类繁多,艺术成就很高。像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享誉全世界。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手工类的内容不少,每学期都有一两节手工泥塑课。通常情况下,教师先讲解泥塑的基本造型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去捏捏揉揉,一般也能塑造出个模样来。但是,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制作泥塑的本领,兴趣也不浓厚,更别说领悟泥塑艺术的精髓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浮于表面的教学状况呢?我想,教师应充分研究泥塑艺术中蕴含的工艺技法,通过示范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和创造,在寻常处找风景,在平淡中开掘鲜活,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泥条盘筑

课前我让学生带来紫砂泥,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在幼儿园里大多接触过超轻黏土,而陶土和超轻黏土的塑形方法类似,都是通过各种手工方法塑造出形象来,因此课堂上学生上手还比较快。开始,我先要求学生协助我塑造一个大花篮,他们的任务是帮我搓泥条。学生兴致高涨,不一会儿,一根根泥条出现了,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应有尽有。接着,我把泥块揉成一个泥团,再将泥团压扁做成花篮的底,然后将泥条慢慢地绕到底座上。最后,搓一些学生喜欢的装饰物粘贴在泥条外壁上,这样一个漂亮的花篮就完成了。

看完示范,我让学生总结制作泥塑“花篮”的要领。有的学生说:“搓泥条时前后用力要均匀,小幅度地来回搓,这样搓出来的泥条才光滑匀称,不易断裂。”有的学生说:“盘泥条时,泥条的结合部要用力压一压,或者借助弯头工具来压泥,这样才能粘贴牢固。”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底座,试着将泥条用排列、卷曲、编织等手法对器物进行装饰,使造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总结真是超乎我的想象。随后,我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作。只见学生有的将花篮做成方形的,有的做成三角形的,有的做成圆形的,还有的在花篮上面加了小动物,形象生动,造型独特。原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泥条可以做出这么多有趣的形象。等泥塑成品干了之后,再在里面放上鲜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篮就诞生了。最后,我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成型的‘泥条盘筑法。”……

案例二:泥板浮雕

泥塑中除了做立体的造型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浮雕”的方法。浮雕是雕塑中的一种,又称为立体的画,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刚开始我给学生讲解浮雕时,他们觉得用陶土做一个浮雕的造型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掌握技巧后,就非常简单了。在做陶土造型的时候,一开始都要拍泥板,拍泥板其实是个技术活,要想把泥板拍得又大又平,可以借助木搭子拍几下,翻个身再拍拍,慢慢地,泥板就会越来越大了。将泥板拍扁了,再将泥板慢慢切成自己需要的形状,最后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在上面进行线刻、切挖,这样形象会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看完示范后,立刻明白了如何做。只见他们的小手在上面拍拍,再用刀切,有的切出圓形,有的切成方形,有的切成爱心形等,然后在上面粘贴大树、小鱼、房子……就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作品出现在我的眼前。

案例三:泥板成型

“利用陶土拍打后切割成板状,再镶接制作器物的方法叫作‘泥板成型法。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陶器制作了。比如,用泥板制作房子,先要仔细观察房屋的门、窗、墙和屋顶的样式,从整体外形再到具体细节都要看清楚。泥板之间的连接一定要牢固,可以用木搭子轻轻敲击,然后用橡皮擦一擦,表面就光滑得看不出接痕了。”我在指导学生“造房子”时,他们特别兴奋,你做墙,我做瓦,不一会儿,造型不一的房子雏形就展示在面前。然后我又让学生增加花纹、装饰、树木、小桥等,这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就造好了。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们班学生对泥塑的认识从浮于表面到现在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创作,进步非常快,有一名学生还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泥塑作品展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对美术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学习的过程,就是被唤醒和点燃的过程。教师只有让自己变得“丰富而生动”起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带领他们走进艺术的神秘殿堂。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应用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