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花鸟画的教学

2019-08-07 10:02王奇寅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花鸟画中国画学科

王奇寅

中国花鸟画作为最早出现的传统绘画题材之一,其发展历史与创新过程悠久,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众多不同时代的画家不断创新的历史。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学科的现代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中国花鸟画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面对21世纪的時代背景,中国花鸟画教学应以创新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并把中国花鸟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创新改革维度纳入到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中来进行思索。

中国画教学在世界美术教育中自成体系,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且中国画教学创新的滥觞也颇为久远。宋朝诞生的国子监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唯一具有学校性质的国立绘画美术教育专业机构。当时画院的规模和设置具有相当的规模,学生在学习佛道的同时,要学习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画科,也要阅读《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书籍,学生的选录与学业的考核更有严格的标准。宋徽宗大观四年( 1110 年) ,国子监画学并入当时的翰林图画院,翰林图画院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上都一脉相承地贯穿、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文学诗意的崇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在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品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受西方文化影响,清政府开始兴办西式学堂,并选择性地在其中设立美术科,开启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河。由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 1902 年创办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 南京大学前身) 是中国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除以教育为总主科外,还开设有图画、手工为主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但自近代中国画学科教学体系形成以来,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一、中国画学科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画艺术拥有自身的文化根基,中国画学科也拥有自身的教学特点,无论是老一辈教育家对中国画学科教学的改革思路,还是当代中国画专业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境况,都应该随着客观条件的变迁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鲜活有力的发展,因此,中国画学科教学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一)中国画教学改革面临的思路分歧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创新思路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以北方的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以西画改造中国画”,或者叫“以西润中”、“中西融合”的发展思路,它以早期的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以及后来的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先生为代表。例如蒋兆和,提倡在宣纸上用素描来塑造形体,把中国画的笔墨融合在西式造型之中,他与徐悲鸿共同创造了中国画的现实主义表现系统; 另一条是以南方的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传统出新”思路,它以早期的黄宾虹、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以及后来的童中熹等先生为代表。

在两种思路指导下的两所美术院校都希望中国画教学能够求变求新,但实际上,由于每所院校内部学术见解不统一,所以依然存在着新旧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影响的情况。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20 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潘天寿先生曾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而到了五十至七十年代,李震坚、方增先等人却把西方绘画的素描技巧与中国画的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巧相结合,进行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并影响了全国; 在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先生主张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他的作品反映了新生活与新思想,但他同时又倡导画速写、画白描,其最后的效果是用具有民间趣味的工笔重彩的画法与西画写实造型的技巧相融合。因此,在 20 世纪中西文化冲撞的背景下,融合东西文化与保持本民族文化,这两种诉求此消彼长,使中国画在“创新”与“传统”这两条思路上始终纠缠不清。

到了 21 世纪,一个强调艺术家独创性的新时代来临。创新,就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思想与方法,而如何看待中国画教学的基础与传统的问题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太过强调基础与传统,又不免限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如果不重视基础与传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会难以捉摸,对此,广大教育者虽一直在思考着尝试着,但仍感到举步维艰。

(二)中国画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迫切性

目前,我国的素描、色彩和速写教学体系其实外来自苏联的写实主义训练。20 世纪 50、60 年代,由于种种政治原因,苏联艺术教育模式推崇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被强加给中国各大高校,这种模式从艺术观念、创作思想、构图布局、表现手法和色彩的处理效果上,都与中国画艺术体系大相径庭。在这种教学体系先入为主的影响下,“西画模式”使学生容易不知不觉的向西画标准靠拢,所以,当他们进入中国画专业后难免无所适从,开始出现从观念到形式上的不适应,无法理解中国画艺术中所蕴涵的文化、人格、品德等人文精神内涵,其学习的氛围、创作的情绪大打折扣。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白描采用西式素描者大有人在,临摹古画时也有许多学生因为不得要领而叫苦不迭。针对这类学生,从事中国画教学的教师要花相当大的精力来调整学生的心态与情绪,因此,中国画学科的教学其实较之西画专业更为复杂。

二、中国画教学创新改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中国画传统教学板块的合理设置

中国画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板块。目前高等院校一般都采取了这三大板块的分类课程教学,但分类的分流时间层次有所区别。大部分院校是从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始进行分流教学,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但由于招生原因,部分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较差,理解和吸收中国画的专业知识更显困难,而中国画的技法修为与传统精神博大精深,即便四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就对此做到全盘吸收。过早分科,即使练就了扎实的基础也许只能限制在某一既定领域之中。因此,中国画学科教学的板块设置是否合理,影响着学生对中国画艺术主旨的综合考量。

中国画三大板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中国画艺术体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如果急于强调某一板块的精益求精,学生某方面的基本功也许趋于扎实,但最终却会由于学科综合架构的缺失而沦陷入狭隘的艺术发展道路,失去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开拓能力。所以,中国画教学其实可以实施一种横向平铺、纵向深入的课程结构,不要急于分流,科学搭配三大板块,让学生从各门类的课程训练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发扬学生的个性,为中国画带来一种可持续的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这也正是广大中国画教育者坚持不懈的重要目的。

继承与创新不是在一个古典的系统中讨论,因此教育者既应该保持中国画自身的一些特质,又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顺应时代。例如,在中国画传统三大板块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 低年级为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尽量忠实原作面貌对临练习,使其基本了解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内容和要领,正确认识、理解中国画的发展、演变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高年级进入第二层次,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融合传统及当代中国画精华的创作上,启发自身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结合对自然形态美的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吸取了传统中国画的营养,另一方面又学会了如何将生活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也为当今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猜你喜欢
花鸟画中国画学科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书画名人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