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思考

2019-08-07 02:05顾剑飞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思考

顾剑飞

摘 要:本文围绕金融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线,首先针对日益增长的农民多元化融资需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金融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其次梳理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最后针对金融机构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效能、创新业务模式、充分使用新型金融工具、持续改进涉农贷款风控管理水平、加强乡村信用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68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动乡村振兴政策陆续出台,明确了金融重点支持领域,为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与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实际同比增长6.6%,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但据有关部门预测,仅未来的5年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所需的投资近7万亿元,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虽然近年来涉农贷款持续增加,但长期以来“三农”领域一直处于金融服务的末端,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一、村振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释放出“三农”对金融的巨大需求,这些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得到成功。金融机构如果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也将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丧失发展机遇,难以找到金融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和后续动力。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还是要深化金融供給侧改革,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

(一)日益增长的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农户作为三农问题的最关键要素,当前还存在着小农户如何与规模化生产及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户的金融需求多元化日益突出。一是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当前普遍开展精准扶贫,但贫困农户的贷款以小额信贷投放为主,尽管种类较多,但小额分散、贷款不良高等问题突出,投入产出比低,限制了银行投放的积极性。二是农户就业创业金融需求。随着农村年轻人口的外出打工,开拓了其视野,回乡创业人员增多,创业贷款需求旺盛。目前的创业贷款门槛较高,反担保要求公职人员担保,限制了创业贷款的投放。三是农户购房金融需求。随着乡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以及部分农户考虑子女教育等问题进县城购房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银行对农户住房贷款的门槛要求高,还款方式和贷款利率等都不贴近农户实际,迫切需要强化住房金融改革。

(二)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金融需求

一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产业能否良性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类。当前农业发展呈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其中“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日益成熟,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创新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当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很大,迫切要求开展金融创新予以解决。二是关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支持“互联网+农业”,推动乡村形成“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格局,促进小乡村融入到大市场中去,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给予适当的贷款额度支持,要破解单纯依靠抵押担保方式进行贷款投放,制约发展的问题。三是乡村振兴计划必将带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所需的金融需求。乡村振兴必然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农业结构大调整。根据各县乡村自然禀赋等多因素的情况,确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复合型特色主导产业体系。这些新型产业和行业按照金融机构现行的信贷政策很难获得金融支持,需要根据产业与行业特点研究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

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别较大,除了收入,最直观的体现在农村的人居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农村腾出的非农用地需要政府大量资金投入进行复垦开发,每年的费用较大,这对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也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厕所革命需要一次性投入,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都有较大的资金需求。三是涉及水土治理、生态养殖等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银行支持生态建设的绿色信贷产品还很有限,创新不足,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生态建设需求。四是公众服务环境建设需求。以农民医疗养老为例,大多年迈的农民无储蓄、无资产且体弱多病,养老方式还仍是传统的子女供养居家养老,亟待探索“政府+机构+农户”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筹集资金。

二、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承贷能力不足。一方面财产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其诸多财产难以确权,如林地等。承贷主体的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属于个人经营,缺少标准化财务管理理念。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国家已经立法,合作社法规定社员入社与退社自由,这就造成了合作社经营不稳定;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时间短,生产设备大多属于专用设备,能够抵押贷款的额度有限,“三农”的融资难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难并存。

(二)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配套扶持政策还不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缺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等财产流转所需的评估、登记、交易等配套中介服务尚不健全,农村土地、农村房屋流转交易实例较少。

(三)农业生产缺少分险机制,贷款投放风险较高。目前农业保险总体呈现承保品种少,覆盖率低、保障能力弱等特点,保险机构缺少积极性,农民的参保意识较差。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借款人即失去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同时,传统农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营销渠道受限,”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面临较大的风险。

(四)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现有的信用体系农村人口覆盖率低,金融部门难以对整村开展授信,同时部分农户诚信意识淡薄,出现不良贷款就举家外迁,金融机构对于农户贷款投放心存芥蒂。

(五)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村承贷主体仍然存在融资贵问题,这主要是业务笔数多,劳动成本高、贷款违约率高,按照风险溢价的原则,“三农”贷款的资金成本普遍较高。另一方面涉农金融创新传导较慢,大多数银行的产品创新权在总行层面,基层机构创新自主性不能充分发挥。

三、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银行机构要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一是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制度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的引导,积极探索银行、政府、农业担保公司、农村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合理分担风险的可持续、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同时要建立财政主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在保险等政策,完善分险的机制建设。积极筹措低成本资金,用足各项政策,切实解决涉农贷款融资贵问题。二是探索开展整村授信的业务发展模式,确定信用户的基本条件、评定指标、信用等级评定设置等,规范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审程序,为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提供了遵循。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以点带面,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三是围绕着精准扶贫的要求,提高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使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匹配,形成合力,成效明显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户扶贫,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销路、带动就业等方面真正帮扶农村贫困人口。重点支持乡村特色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民参与度高,能供提供长期稳定就业岗位的特色产业发展,扩大扶贫信贷的覆盖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四是加快新型金融服务网络及现代支付体系的应用,优化电子设备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加快推广网上銀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支付结算产品,引导广大农户主动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五是开展送金融知识与服务下乡活动,普及金融基本常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农村居民运用常见金融工具的能力,远离非法集资及高利贷。

(二)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及产品

农村、农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抵押物、商业回报不确定性较大以及受到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制约等。一是推广创新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产品。应抓住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的政策机遇,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二是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农业设施、圈舍和活体禽抵押、设备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推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贷款、农业供应链贷款、农村电商数据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三是研究针对粮食仓储、水利设施、晾晒烘干设施和农田道路的信贷模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四是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法律服务、抵押登记等为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培育农村各类资产价值评估、交易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三)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打好支持乡村振兴的组合拳

乡村振兴除加大信贷投放外,还要拓宽“三农”资金来源渠道,要发挥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险与期货的各自差异化功能,提高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其中资本市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债券市场要发挥满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的资金需求。期货市场要充分发挥风险分散与价格发现功能,运用期货价格信息引导经营主体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丰富避险手段。农业保险要扩大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充分发挥保障功能。

(四)持续改进涉农贷款风险管控水平

金融高质量支持乡村振兴,必须把提升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摆到重要位置。要双管齐下,一是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议事决策,重点做好贷款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跟踪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发生,确保涉农信贷投放透明化和阳光化。二是要多措并举,采用系统思维方式,加强与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有效降低种养殖业灾害风险、锁定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要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涉农不良贷款水平稳定在可控范围,商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明显改善。三是探索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信息收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五)加快完善乡村征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乡村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制定乡村信用体系建设考核方案,完善信用建设评价指标,打好乡村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二是建立适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征集系统、评级办法、以及失信惩戒机制。三是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推动“三农”征信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农村低保人群、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础信息收集、加工和评价工作。四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六)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充分发挥乡村的生态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变强,环境变美

一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完善投放机制,加大对节能环保、食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彻底改变过去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对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力度,将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金融高质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要尊重市场经济及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任何违背市场及金融规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因此要坚决杜绝运动式放贷,不能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身能力的限制,降低风险控制标准,盲目放贷,搞运动式放贷,不遵守市场规则的放贷,必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最终也必将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必须引以为戒。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绝不只是单一的融资问题,其任重道远,蓝图与路径需要不断的绘制与修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用如何的考量,其根本衡量还是产业是否兴旺,农民的生活品质是否提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是否得到显著改善。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思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