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安杖子魏家沟辽墓清理简报

2019-08-08 01:07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凌源市文物管理所北票市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凌源市管理所甬道

□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源市文物管理所 北票市文物管理所

2018年11月上旬,辽宁省凌源市文物管理所接到群众报告,称辖区内安杖子村魏家沟村民组在修建上山道路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凌源市文物管理所随即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鉴于墓葬早期遭受盗掘、顶部已被破坏等状况,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凌源市文物管理所、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经勘察,此墓为辽代石筑单室墓(编号M1),地处山坡台地上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1°12′23.86″,东经119°20′39.19″,海拔559 米(图1)。墓葬早期就已被破坏,保存情况较差,随葬品也所剩无几,加之临近路边,故未对墓道等进行全面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图1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由于在修路过程中动用了大型机械设备,M1 上部地层堆积已经无法判断,但从其西侧山坡断面高度分析,应埋葬较深,墓顶距离现地表约3 米。在施工时,墓顶已被破坏,墓室内填满土及石块,甬道顶部靠近券顶位置有一早期盗洞。

M1 为石筑单室墓,方向100°(图2)。

墓门高0.8 米,宽0.7 米,门楣为整块石条横置,厚0.3 米,宽0.4 米。墓门外用石块封堵。

甬道两侧立壁为竖置大石条,厚重,较大,略加修整。甬道内口两侧各有1 件铁马镫,甬道内还散落有5 件铁带饰,均已严重腐蚀。

墓室平面近似圆形,东西直径约2.82米,南北约3.04 米,墓底至顶部最大高度为1.6 米。墓室前部发现一铲形铁镞,近甬道内口处横置一件绿釉长颈瓷瓶,口部破损。

图2 M1 平、剖面图

墓室内壁用石块垒砌,底部石较大,上部叠加部分多为板状石,干垒未用泥,碎石填缝,越往上收分越大,后成圆顶。

墓底用石板铺地,地面不平,略呈坡状,西高东低。近甬道口处中间略有下沉,呈近“凹”字形。

棺床由于早期被扰动已被破坏,残存不全,底有垫石,后部及两侧有石块倚靠,残长约1.4 米,宽约1.07 米,厚约4.8厘米。棺床东侧发现2 把铁短刀,在石板下发现少量人骨,朽烂严重,未发现头骨,性别无法判断,葬式及葬俗不明。

二、出土遗物

M1 有随葬品共计11 件,质地分瓷、铁两类:

(一)瓷器

绿釉长颈瓷瓶 1 件。标本M1:1,口部残。瓶口呈喇叭状,细长颈,溜肩,敛腹,束腰,圈足外展,肩部饰有两道凸起弦纹。器体施绿釉不及底,底露粉红色砂胎,其上施白色化妆土。口径9 厘米,底径6.5 厘米,高30 厘米(图3-1)。

(二)铁器

铁马镫 1 副。穿梁式,梯形,上窄下宽,梁拱形,上有长方形穿孔,镫轮粗壮,踏板扁平略向下弧曲。标本M1:2、3,高分别为15.5 厘米、14.7 厘米,宽分别为10.1 厘米、10.05 厘米、踏板分别宽4 厘米、4.2 厘米(图3-2,3-3)。

铁带箍 2 件。形制相近。近似椭圆形,腐蚀严重。标本M1:6,长3.4 厘米,宽5.5 厘米(图3-4)。标本M1:7,长3 厘米,宽5 厘米(图3-5)。

双扣环式铁带扣 2 件。形制相同。前环近椭圆形,后环为扁长方形,前环大,后环小,都未见到扣针。标本M1:4,长4.4 厘米、宽6.3厘米(图3-6)。标本M1:5,残长4 厘米,宽5厘米(图3-7)。

桃形铁器 1 件。标本M1:9,桃形,中心一侧嵌入有圆柱形铆钉。通高3.6 厘米(图3-8)。

铁镞 1 件。标本M1:8,通体呈铲形,扁平,刃部有缺失,为使用痕迹,腐蚀严重。残长9.25 厘米,前端宽4 厘米(图3-9)。

铁短刀 2 件。形制相近。刀身由木鞘包裹,刀格为椭圆形,有铜片镶嵌。标本M1:10,残长9 厘米,最宽处2 厘米(图3-10)。标本M1:11,残长12 厘米,宽1.5 厘米(图3-11)。

三、小结

图3 M1 出土器物

在对M1 墓葬的清理中,没有出土有明确纪年的遗物,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来分析判断其时代归属[1]。此次清理的墓葬为石筑单室墓,多有厚重石条,为辽代一般墓葬所常见。更重要的是,从出土绿釉长颈瓷瓶的形制、胎质、釉色分析,属于典型的契丹少数民族器物特征,与相邻喀左县北岭三号辽墓[2]、新民巴图营子辽墓[3]出土器型极为相似。而清理出的一副马镫,虽与赤峰大营子辽墓[4]和汤原新城辽墓[5]出土马镫形制有所差别,但与关山辽墓七号墓[6]出土遗物相近,且铲形铁镞也较为类似。这也从侧面证明,骑行、射猎等对墓主人生前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此外,墓葬现地处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而大凌河西支河谷地带原是契丹民族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辽代中原地区通往东北各处的重要通道[7]。所以我们就此推断,墓主人应属于契丹民族中家境较好但并不十分富有的地主阶级。

由于此墓葬早前已经被盗扰,破坏严重,随葬器物保存不多,但出土了较为完整的瓷器、马具、铁镞、铁短刀等器物,为研究辽代生活风貌和当时社会现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探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支撑及依据。

猜你喜欢
凌源市管理所甬道
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隧道管理所设置方案探究
关于做好房地产管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凌源市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建设探析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凌源市博物馆藏辽瓷精品简述
浅析凌源市林地资源存在问题特点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四川九寨沟地震致震区部分文物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