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稳中有升

2019-08-08 18:10谭保罗
南风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板外资广州市

谭保罗

2019年上半年,广州经济稳中有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755.54亿元,增长7.1%,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同时,这一增速也高于京沪等一线城市。今年上半年,北京和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3%和5.9%。

除了增速回升,广州近期的经济发展还呈现出鲜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是通过结构调整,经济质量不断优化,IAB等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商投资、民间投资这“两资”的投资信心看涨。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外资到民资,从金融市场到普通消费者,各个层面对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不断得到加持。广州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有了良好开局。

重回外资高地

在全球都在争夺外部长期资本的时代,外资垂青与否,无疑体现了一个经济体,一座城市真正的竞争力。

广州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上半年,广州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686家,实际使用外资41.37亿美元,同比增长8.2%。这一增速高于同期全国水平整整1个百分点。据国家商务部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步增长,同比增长了7.2%。

广州的外商投资还呈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的长期投资,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不断提高,1—6月,全市制造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家,实际使用外资10.10亿美元,占比24.4%。

从规模来看,大项目占据主流,而大项目是长期投资的最典型代表。上半年,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65个,占全市合同外资近七成;实际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有15个,占全市实际外资的近八成。

二是投资区域的侧重与广州的城市规划不谋而合。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和广州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广州利用外资的新增长极。今年1—6月,以上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合计28.60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到69.1%。

除了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广东吸引外资的另一個标志性区域是中新知识城,这一地区已成为广州吸引高端外资的核心区域。今年6月,继百济神州、GE、诺诚健华之后,知识城再迎一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新加坡生物技术巨头特沙公司。

另一个颇有价值的细节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已宣布在知识城开办境外第一所国际学校,这让中国南方的家长们兴奋不已。南洋华侨中学是东南亚顶级的中学之一,也是牛津剑桥两大英伦学府本土外最大的生源地之一。此前,不少中国家长必须让孩子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就读,未来它就在“家门口”。

外资全方位“看多”广州,这既与中国经济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广州狠抓营商环境的微环境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一直都是外资投资首选地。20世纪90年代,由于浦东大开发和上海以及苏州的崛起,外资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分流,而现在,广州再次掀起了吸引外商投资的高潮。从生物制药到人工智能,再到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外商在广州的投资可以说是全方位且360度“无死角”,这背后无疑是各方对广州的坚定“看多”。

外资全方位“看多”广州,这既与中国经济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广州狠抓营商环境的微环境密不可分。

营商环境“润物无声”

从2018年开始,广州狠抓营商环境提升。当年11月,广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狠抓落实〈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走在全国前列工作方案》《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系列文件。此后,狠抓从未放松。

世界银行曾评价过发达经济体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企业开办时间,其平均水平为8.5天。实际上,现在的广州早已超越了这一速度。

去年,围绕“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出新出彩”的要求,广州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启动实施营商环境1.0改革。现在,2.0改革业已展开。以2.0改革为例,开办企业压缩至2个工作日,纳税便利化改革创“7个全国率先,1个全省率先”,完成电水气外线工程审批“串联改并联”,并将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时间是最大的隐性成本项之一。而且,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如果让开办程序挤占经营活动时间,本身就是金钱的损失。因此,将开办企业时间和程序的压缩,以及一系列的商事改革作为狠抓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可以看出广州对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诚意。

当企业家和创业者看到变化,那么市场主体活力便被激发。上半年,广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18.1万户,增长13.8%,其中企业增长22.5%;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224户,企业897户。

除了商事制度改革,减税也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之一。今年以来,共计减税238.8亿元,累计306.4万人工薪所得不再缴纳个税,企业和个人获得感增强。让利于民这一原则,一直都在落实之中,润物于无声。

地方金融创新

某种意义上讲,商事制度的改革可以看作地方的“放权改革”,它可以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调动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的热情。但除了“放权”之外,广州还进行了诸多探索。比如在金融领域,尽管地方权限有限,但广州依然尽可能作出创新尝试,为企业服务,为积蓄动能而努力。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被提出之后,主管部委迅速行动。在具体实施中,提高直接融资占比,降低企业负担,无疑成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科创板开板就是措施之一。

广州已行动起来。2019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正式揭牌落户广州。上交所南方中心将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为其提供资本市场相关服务。尤其是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工作中,上交所南方中心将充当上述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对接科创板的“桥梁”。广州金融的辐射力,日渐增长。

广州也积极帮助本地企业对接科创板。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聂林坤日前透露的数据,广州市目前共有8家企业完成科创板申报,正在辅导47家企业筹备申报,其中方邦股份7月22日在上交所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成为我国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

在直接融资领域,另一项改革也得以推行。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印发,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广州市4项在列,企业债券“直通车”便是之一。

“直通车”是指,从2019年起两年之内,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企业申请企业债券实行“直通车”机制,企业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不需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转报。相比于银行贷款,企业债资金成本低、还款期限长,对于地方基础设施大项目的建设有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6个“稳”的表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显然,从上半年的成绩单看,广州不但“稳”,而且还“稳中有升”。

2018年以来,广州大项目对接债券市場的速度非常快。2018年,广州市企业债券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全年获批核准发行金额365.2亿元,占全省获批金额的43%。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我国最大规模绿色优质企业债券获批: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300亿元,该债券一次审批分期发行,在全国企业债融资创新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预期“稳中有升”

金融的本质之一是对风险的定价,而资产(如债券)的价格则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在这个意义上讲,广州融资主体在债券市场的认可程度,也凸显了金融市场对广州未来的看好。换句话说,就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言,广州不但实现了“稳预期”,而且也让预期不断走高,稳中有升。

整体投资水平印证了这一点。上半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3033.63亿元,增长24.8%,是2013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规模和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

广州加大地铁、高快速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9.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34.6%)、工业投资(22.7%)均增长20%以上,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均增长41.3%。必须一提的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8.2%。

另一个广州独有的经济指标是“内需”。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消费加快增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初现。

广州市文化旅游大市的地位也不断被夯实。中国旅游协会发布的《2019五一出行预测报告》将广州市列为国内最热门的出游目的地城市,上半年来穗旅游人员突破1亿人次,增长9.9%;全市旅游业总收入1742.85亿元,增长11.9%。

作为传统的外贸大城,广州的进出口增速也转负为正。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1.2%,比一季度(-2.8%)提高4个百分点。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6个“稳”的表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显然,从上半年的成绩单看,广州不但“稳”,而且还“稳中有升”,走在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前列。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尊重并激发这座城市原有的市场活力,在经济发展中不断调结构,蓄动能,并将让利于民一以贯之,“稳中有升”只是开始。未来,更加可期。

猜你喜欢
创板外资广州市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科创板的圈外人
抢抓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