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与时间和解

2019-08-08 18:10胡万程
南风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大运河运河

胡万程

扬州的瘦西湖是河,不是湖,这一点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登上城市的自然制高点—大明寺的栖灵塔,往下俯瞰,便会恍然大悟。所谓的瘦西湖其实是一片绵长的水域,交汇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

扬州水很多,不仅体现在穿城绕街的大小河道,也隐藏在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日常中。缓缓流淌的河水,与市民的生活节奏同步。

应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衰,历史上扬州的起落与水脱不开关系。因物产资源、水运枢纽、盐业政策,三度“维扬雄富冠天下”。但随着海洋时代与铁路革命来临,运河应声而衰。与运河命运死死捆绑在一起的扬州,最后的荣光也随之黯淡。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市发展却慢了脚步,这显然不是扬州所希望的。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作为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能否乘风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良机,再续当年文脉,找回天下通衢的辉煌?

始于大运河

扬州城北,河水静静汇入古运河。河的南岸有一座碑亭,中立一块石碑,“古邗沟”三个红色大字赫然在上。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凿沟引水,北上争霸。此后,运河成为了扬州文明的源头,到了隋朝开掘大运河,终于成就了“天下之扬州”。

但遗憾的是,近代在铁道逐渐取代水运的地位后,这个伟大工程由于河道淤塞、生态破坏以及沿岸的过度开发,在不同省市都出现了断流、污染等状况。理应波光粼粼的运河,在通州成了污水沟,在沧州化作龟裂土。

2006年,《小康》杂志的“抢救大运河”专题揭露了这一实情,国家与各省市政府开始重视对大运河的治理,申报世界遗产也被提上日程。

扬州是当年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但从立案到成功,申遗之路整整走了八年,其艰难困苦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

曾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的姜师立就是扬州人,他编纂的《中国大运河遗产》提到,各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对于大运河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

土地整理、企业搬迁、历史街区保护、城中村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景观提升、水质改善等都需要大额资金。在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向“钱”冲的21世纪初,这些投入远远比不上招商引资,开发土地对城市的提升更加直接。

不够成熟的保护意识,难度较大的省际配合使得申遗工作进展缓慢,直到2014年,卡塔尔多哈世界遗产大会上,这条世界最老的运河才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到了今年,申遗成功的大运河已走过五个年头。申遗并非一劳永逸,如何在“后申遗时代”保护好大运河,并为其注入更多的现代活力,与大运河共生的扬州想得更多。

“大运河文化带,其实最初的名字是大运河经济带。”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大运河文化带提案的“始作俑者”。

2014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的省社科大会苏中分会上,黄杰做了《建议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旨报告,在做了进一步完善后,这份报告作为2017年重点提案提交到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

不够成熟的保护意识,难度较大的省际配合使得申遺工作进展缓慢,直到2014年,卡塔尔多哈世界遗产大会上,这条世界最老的运河才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报告主要是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而展开,大运河经济建设只是其中一部分。顺应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所提倡的“文化自信”,黄杰遂将经济带改为文化带,希望大运河可以成为一个“中国好故事”,以文化引领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保护、传承与利用”,第一要义仍是保护。在经济学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尤其在短时间内,在环保的投入上往往见不着经济回报。那么,牵头大运河申遗,已作出较大牺牲的扬州,将如何化解这对“矛盾”?

打出文化牌

扬州城海拔不高,但发展之路却看得很远。三天采访下来,《南风窗》记者对扬州的低天际线、高绿化率、随处可见的书房、公园以及体育设施印象深刻。

为守护古城天际线,扬州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限高。瘦西湖周边盖新楼,先把气球放到设计高度,若在景区内望见气球,必须降低建筑高度。这些扬州人熟悉的气球,在城市上空飘了10多年。

“公园城市”战略,在近年成为众多城市争相学习的范例。五年内350座公园的造园速度,市区44.03%的绿化覆盖率令人咂舌。夜幕降临,你很难在这个城市找到跳广场舞的大妈,因为她们都在公园的跑道、球场和草地上。

31家城市书房,在各街区星罗棋布地散落开。扬州常住人口400余万,年书房使用者达180多万人次。暑假的书房中,更是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少年。

无论是限高还是绿化,公园还是书房,好像都与传统的“城市经济建设”背道而驰。但城市宜居性的提高最终在土地增值与吸引外来人口、聚集产业方面起到了增益效果。当地政府始终坚持老城区高度不变,黄金地皮用作民生建设,显然,这些措施都是在打更长远的牌。

大运河文化带是围绕“文化”二字展开的,一方面是其文化精神内核。黄杰把它归纳为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在治水过程中所展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连接五大水系、南北地区的“多元合一”的大同思想。这也是讲好“大运河故事”的根基。

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集聚了将近300个不同级别的非遗展示项目,包括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三个世界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鬁漆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等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大运河运河
中国的“世界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