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见证“十三坟”

2019-08-09 01:56赵东云
铁军 2019年8期
关键词:肥东县支队烈士

赵东云

“三伯,我们来看您了!78年了,我们一直在寻找您,今天我们终于找到这儿,您安息吧……”一位身材敦实、头发斑白的老人,面对着一片荒坟,口中一边诉说着,一边掩面而泣。这是2018年8月21日在肥东县马湖乡当地人称之为“十三坟”的地方发生的感人一幕。老人叫胡晓燕,时年67岁,他是特意从无为县赶来,凭吊78年前牺牲在这里的革命烈士胡斯林、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三伯”。

十三坟“烈士墓”

烈士的牺牲之地——肥东县马湖乡,距离烈士的家乡不过百余公里,但就是这段并不算太远的路程,胡家却“走”了整整78年!

故事还得从5年前的那个秋天说起。2014年10月20日至29日,《安徽商报》、《合肥晚报》、“中安在线”等多家媒体以《肥东村民为“12座新四军烈士坟”求保护》《12座荒坟是新四军“烈士墓”吗?》为题,披露了位于肥东县马湖乡小高村寡妇岗(当地人称“十三坟”)境内的一片荒坟可能是“新四军烈士坟茔”,当地村民呼吁给予保护。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一个叫韦永章的党史军史爱好者的注意。韦永章的老家就在马湖境内,他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长期以来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当他看到上述媒体报道后,随即开始了对这些荒坟的考证之路。

在一年多时间里,韦永章通过走访、调研和查找史料等方式,对70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场战斗和“十三坟”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在调查中韦永章得知,1940年夏,新四军曾在马湖及附近一带与顽军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新四军有两位干部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韦永章随即查找了《征程纪事》、《赖传珠日记》、《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组建与发展》及其他相关文献、史料,进一步了解到:1940年6月中下旬,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将军曾率老八团等部队,西进越过津浦铁路,阻挡疯狂进攻的顽军,在马湖、古城、梁兴集等地多次发生激战,史称“古城会战”。这次会战,歼敌1000余人,打退了顽军的猖狂进攻,这对开拓皖东、奠定淮南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激烈的战斗中,新四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新四军有数百人身亡,老八团政委刘树藩、青年干事胡斯林也壮烈牺牲。

韦永章带着他的初步调查结果来到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希望得到帮助。2016年3月,合肥市新研会一行人对“十三坟”进行实地探访、考察,该会研究人员撰写了《探访十三坟: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文,从而确证马湖“十三坟”为当年新四军烈士的埋葬地。市新研会和韦永章还向马湖乡、肥东县、合肥市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对“十三坟”加以整修,告慰先烈。

70多年的风雨侵袭,当年高高隆起的坟茔,如今几成一片荒野,杂草丛生,枯骨露野。看到这一切,韦永章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当年的热血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勇敢地走上抗日战场,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牺牲,甚至没有留下英名,而埋葬之地竟是如此境况,良心何安?

韦永章希望通过寻找烈士亲属的行动,引起媒体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推动烈士坟茔的整修、维护。但数百位烈士除了刘树藩、胡斯林两位烈士,其他均淹没了英名。韦永章最先寻找的是刘树藩烈士的亲属。他想:刘树藩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经历多,职务高,又是新四军老八团的政委,牺牲时支队领导人曾撰写《悼刘树藩同志》的纪念文章,烈士亲属应该不难寻找。他驱车到烈士的户籍所在地皖西六安市寻访,但是,当地民政、党史部门并没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甚至民政部门所登记的刘树藩烈士的家乡地址也不准确,这令韦永章倍感失望。

在此之后,韦永章怀着忐忑的心情,查找最后一位知名烈士胡斯林的亲属,但他只知道胡斯林是无为县人,其他情况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韦永章获知无为一位胡姓烈士家属多年来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埋葬地。韦永章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对方的手机,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胡斯林,又名胡师林,1921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东乡白茆洲一个进步的大家庭,胡家先后有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1938年春夏之际,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抵达无为、庐江、巢湖一带,年仅17岁的胡斯林报名参加了新四军。胡斯林在部队中各方面均表现出色,很快就入了党。他的同学赵定在胡斯林之后也参加了新四军,但不在同一支部队。一次,赵定偶然遇見胡斯林,兴奋中他说将要求调到胡斯林所在的部队一同工作,胡斯林动情且严肃地对他说:“现在我们参加了革命,不是为私人感情而来的,我们应该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分配,我们的友谊固然很深,但在革命队伍里,从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友谊会更加深厚。”(赵定《往事萦怀》) 胡斯林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五支队机关干事,第五支队教导大队干事,五支队政治部干事。1940年6月调任新四军八团青年干事。同年6月24日,在路西反顽战斗(古城会战)中牺牲,年仅19岁。

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

据胡晓燕回忆,当年胡斯林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家人倍感痛心,尤其是胡斯林的母亲(即胡晓燕的祖母)更是心如刀绞。胡母虽是小脚,行走不便,但在1940年底和1941年,年届花甲的胡母自带干粮,曾先后三次步行去路西寻找儿子的墓地,她要把牺牲的儿子带回家啊!胡母说:“不能把儿子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外面。”遗撼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胡母在有生之年没能了却心愿。

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革命战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都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至于“光荣”了的身后事都看得很淡。胡晓燕的四伯父胡士平(原海军文化部副部长兼歌舞剧团团长),时任第五支队教导队第四队副指导员,驻在路东根据地,他只知道三哥斯林在激战中牺牲,是与第五支队老八团政委刘树藩一同牺牲一同安葬的,但对具体的安葬地点却并不确知。胡斯林牺牲后,四弟胡士平因戎马倥偬,且三哥的墓地又在敌占区,因此只能将对三哥的深深思念埋藏心底。胡士平与胡斯林同年参加新四军,在同一支部队,既是同胞兄弟,又是革命战友,两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想象。胡晓燕曾与四伯胡士平谈起寻找三伯埋葬地一事,老人家沉思良久,然后对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战死沙场,可是,又有几人能魂归故里呢?”

2018年8月21日,胡晓燕应韦永章之邀前往马湖乡寡妇岗,同行的有合肥市新研会、安徽省电视台的多位同志。汽车行驶在皖东丘陵地带,胡晓燕的心情犹如时起时落的公路般忐忑难安。在“十三坟”那片陌生的荒丘前,胡晓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随着几句质朴、真情的凭吊话语,泪水瞬间夺眶而出。胡晓燕说,胡家先后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当地称其“胡门六 烈士”,其中5位烈士的埋葬地均已找到,唯有三伯胡斯林烈士的坟茔长期寻找没有结果,如今终于找到,了却了亲人一桩心愿。

正在建设的十三坟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肥东县支队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关于肥东县新型城镇化的调查思考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