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9-08-09 10:58梁婉芬
读写算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幼儿园

梁婉芬

摘 要 数学学科是儿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合理的开展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保障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34-02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儿童的学习品质、各方面能力等的不成熟,所以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通过情境性教学活动,则是能够很好的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绪,使得幼儿能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并且他们的数学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此外,这样还能够为幼儿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促使其更为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不论是逻辑性的数理知识还是自然知识,都来源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作用。而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实践操作、直接感知以及亲身体验等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幼儿数学教育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仅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并且还会阻碍到幼儿的思维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活动还时常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从图画表象直接就发展至抽象符号的运算和认识,很难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学习到的仅仅只是数学符号的演绎和操作,而不是对数学功用和思维的把握,进而使得幼儿虽然能够顺利的应对数的计算,不过实践应用能力却严重不足,不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对于幼儿过于放任

对于数学教育情境的强调并不只是在形式上,如果过分的重视幼儿的学习操作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会影响到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幼儿的兴趣培养,并且将对幼儿的放任当成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这样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非常的热闹,不过很多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例如在数学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幼儿身边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操作材料,不过这样并没能有效的激发幼兒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的散漫态度很难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幼儿数学教师都没能充分的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大都应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幼儿。还有部分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是回答错误的时候,给出不合适的批评,评价语言非常的匮乏,科学性严重不足。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到幼儿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且对于教师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也极为不利,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分析

情境教学能够带领幼儿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并且还能够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是生活世界的重要表征方式,并且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本质上的理解,而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将数学符号性以及情境性有效的结合,并且还得严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点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细化活动要求,分解教学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从游戏和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等。由此可见,幼儿园数学教育需要从静态知识逐渐的转向动态知识,从重视知识的掌握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中明确的规定了教学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其的制定必须得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同时还得从繁杂的数学元素中挖掘和挑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幼儿数学教师合理的细化教学活动要求以及分解教学目标,使其能够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相符合,促使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幼儿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化他们对“数的性质”的了解。例如在“单双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传递口袋和找朋友等幼儿非常熟悉的游戏来开展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找朋友的歌曲,然后鼓励幼儿尝试着找朋友,找到了便是双数,如果没有找到那便是单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细化活动要求,同时还得合理的分解教学目标,以此来使得幼儿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合理的进行数学活动环节的梳理,不断的优化数学活动的开展过程

幼儿教师在实际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实际,明确教学情境是为数学教育所服务的目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随便构建。情境教学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具备着很强的代入感,而科学的活动环节设计有助于吸引幼儿积极的参与。以“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需要紧抓两条内容主线,首先就是让谁先吃,这一主线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其次就是动物根据大小、高矮以及轻重等排序。针对这两条主线,幼儿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就是故事导入,将谁先吃这一问题合理的引发出来。而教师则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梳理动物特征,为接下来的动物特征排序做好铺垫;其次就是动手操作环节,鼓励幼儿应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在认识数的概念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得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引导幼儿在掌握数的概念基础上去探索排序的不同方法。这几个环节紧密相连,合理的开展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幼儿更加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幼儿教师在实际开展情境性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应该多多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和调控教学过程,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呈现情境。而要想进一步的深化数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幼儿教师还需要合理的进行提问,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得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便可以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幼儿在猜想中引出各种数学概念。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应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出一系列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发挥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且还能够更好的达成理想的数学教学目标,提升幼儿数学学习效率。总的来说,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将幼儿的游戏情境和生活情境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之后再逐渐的过渡至抽象化的层面上,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自身发展和生活方面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得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且在实际情境构建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幼儿各方面的情况,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除此之外,在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得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的培养,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教学平衡,并且还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翊宣.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朱湘萍.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76):191-192.

[3]张淑英,崔贺丽.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索[J].青春岁月,2017(5):225.

[4]杨玮玮.幼儿园审美化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11):53.

[5]罗廷菊.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J].知识文库,2017(4):92-93.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