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及杂交效果分析

2019-08-10 03:46要笑蕾陈晓勇孙洪新臧胜芹杨凌贾敬亮敦伟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尾寒羊

要笑蕾 陈晓勇 孙洪新 臧胜芹  杨凌 贾敬亮 敦伟涛

摘要: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寒泊羊;小尾寒羊;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初生质量;断奶质量

中图分类号: S82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4-0131-03

母羊的繁殖性能高低直接影响肉羊生产效益[1],高繁殖性能是绵羊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2]。母羊的发情繁殖规律具有一定季节性[3],产羔间隔、胎产羔数直接影响母羊繁殖性能和繁殖效率,发情规律是影响羊群均衡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首先要加强选种选配工作,缩短整个羊群产羔间隔,提高年产胎数,选留胎产羔数多的母羊,提高年产羔数,进而提高羊群的整体繁殖效率。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是肉羊生产的主要母本品种[4],具有性成熟早、多胎高产、常年发情、繁殖力高、遗传性稳定等特性[5-6]。寒泊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10余年持续培育而成的肉用绵羊新种群[7]。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目的是提高新种群的繁殖性能,寒泊羊繁殖性能是否遗传了其母本特性有待观察分析,此外,以寒泊羊为父本经济杂交是推广寒泊羊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对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母羊平均产羔数和产羔间隔进行分析,并以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所产后代称为“杂交F1代”,对小尾寒羊纯繁后代、寒泊羊纯繁后代和杂交F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进行比较,以期为寒泊羊进一步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生产记录数据来自涿州连生农业寒泊羊育种场生产档案。分别统计了813只寒泊母羊、269只小尾寒羊母羊胎产羔数,106只寒泊母羊、268只小尾寒羊母羊产羔间隔,以及984只寒泊母羊和1 199只小尾寒羊母羊在全年不同月份产羔的分布比例;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定义为“杂交F1代”,统计了286只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母羊产羔记录,分析了小尾寒羊羔羊、寒泊羔羊和杂交F1代羔羊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

1.2 饲养管理

试验羊饲养在通风、便于饲喂和运动的单坡式羊舍内。粗饲料主要是全株青贮玉米饲料,少量花生秧。精料为玉米、麸皮、豆粕,按配方比例加工而成的配合饲料。

1.3 统计指标及分析方法

分别统计了寒泊羊纯繁和小尾寒羊的母羊产羔率,寒泊羊和小尾寒羊母羊全年发情规律,寒泊羊纯繁后代、小尾寒羊纯繁后代和杂交F1代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采用SPSS 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羔数及产羔间隔比较

小尾寒羊的平均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寒泊母羊(P<0.01);寒泊母羊的產羔间隔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1)。小尾寒羊可实现2年3产,寒泊羊产羔间隔比小尾寒羊长50 d(表1),表明寒泊羊在胎产羔数和产羔间隔方面仍有提高空间。

表1 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母羊平均产羔数及产羔间隔比较

类别 胎产羔数(只)/样本量 产羔间隔(d)/样本量

寒泊羊 1.81±0.86B/813 298.19±58.46A/106

小尾寒羊 2.14±0.76A/269 248.34±49.53B/268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 寒泊羊与小尾寒羊全年发情规律分析

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全年产羔数月份分布见图1,表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产羔均呈现一定季节性,每年的第1季度为寒泊羊产羔高峰,即配种时间在上一年秋季,1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高为15.8%,即8月份配种妊娠数量较多。均衡全年看,每月产羔母羊比例应为8.33%,4—10月份产羔母羊比例较低,11月到次年3月产羔母羊比例均高于平均值8.33%。小尾寒羊3—8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平均值8.33%,9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产羔母羊均较高,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高为17.00%。寒泊羊和小尾寒羊产羔均呈现一定季节性。

2.3 小尾寒羊、寒泊羊与杂交F1代羔羊初生重比较

杂交F1代平均初生质量、公母羔初生质量均与寒泊羊有显著差异(P<0.05),与小尾寒羊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杂交后代在初生质量方面未有显著优势(表2)。

2.4 小尾寒羊、寒泊羊与杂交F1代羔羊2月龄断奶重比较

杂交F1代与其亲本小尾寒羊、寒泊羊2月龄羔羊断奶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3)。

2.5 小尾寒羊、寒泊羊与杂交F1代羔羊5月龄质量比较

杂交F1代与其亲本小尾寒羊、寒泊羊5月龄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4)。

3 讨论与结论

母羊的胎产羔数和产羔间隔是影响母羊繁殖效率的重要因素[7-8],决定着整个羊群的产羔率。本研究分析的小尾寒羊胎产羔数为2.14只,高于之前的报道小尾寒羊胎产羔数(1.82只)[9],这可能与母羊的胎次、亲本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这与白俊艳等[10]、孙国范[11]的报道一致。小尾寒羊的产羔间隔为248 d,短于之前的报道结果(276 d)[9]。本研究中寒泊羊的胎产羔数为1.81只,产羔间隔为298 d,与之前的研究(1.86只和300 d)[9]基本一致。寒泊羊含小尾寒羊血液为37.5%,这可能是导致寒泊肉羊母羊平均产羔数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且产羔间隔时间极显著长于小尾寒羊的主要原因。这与来得财研究的结果一致,即小尾寒羊与国外肉用绵羊杂交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略有下降[12]。

繁殖季节是绵羊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繁殖均有一定季节性,但全年每个月份均有母羊发情和产羔,表明寒泊羊遗传了其母本小尾寒羊常年发情特性,但仍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本研究利用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小尾寒羊、寒泊羊和杂交F1代羔羊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进行比较,杂交F1代与小尾寒羊初生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与寒泊羊初生质量有显著差异,且显著低于寒泊羊初生质量(P<0.05)。但是杂交F1代与小尾寒羊、寒泊羊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杂交后代在初生质量方面仍未显示出杂交优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小尾寒羊体高大于寒泊羊[13],另一方面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的杂交优势可能要在更大月龄才能体现。同胞数和性别是影响羔羊初生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公羔的生长强度大于母羔的缘故,一般公羔初生质量大于母羔,本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杂交F1代与母本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母羊胎产羔数有关,同胞数多的羔羊初生质量会降低[14]。此外,母羊的产羔年龄、产羔胎次和配种公羊等因素也會影响羔羊的初生质量。杂交F1代羔羊与小尾寒羊、寒泊羊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杂交F1代羔羊的早期增质量方面有所提高,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亲本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有研究表明,性别和出生型对山羊幼龄断奶质量有一定影响,体质量测定公羔高于母羔[15],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曹晓波,张 燕. 昭乌达肉羊繁殖性能的研究[J]. 当代畜牧,2015(24):50-52.

[2]景 炜,蒲雪松,卞欣欣,等.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多浪羊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2010,30(5):21-25.

[3]陈晓勇,孙洪新,刘彦斌,等. 某规模舍饲羊场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6,48(4):63-65.

[4]汤继顺,朱德建,陈 胜,等. 澳洲白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生产性能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6,48(9):58-61.

[5]陈晓勇,敦伟涛,孙洪新,等. 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繁殖规律及性能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2,44(4):46-48.

[6]楚惠民,王富国,宫本芝,等. 小尾寒羊繁殖性能试验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5,47(8):46-48.

[7]周 蕾.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羔效应的遗传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8]梁瑞圆,孙洪新,蒋桂娥,等. 寒泊羊与本地绵羊杂交F1代初生质量和产羔率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180-182.

[9]陈晓勇,孙洪新,敦伟涛. 寒泊肉羊繁殖性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296-3302.

[10]白俊艳,庞有志,宋世贺. 公羊和胎次对大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102-104.

[11]孙国范. 提高绵羊产羔率和多胎性能的技术措施[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88(9):24-25.

[12]来得财. 高寒地区不同杂交品种羊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2,44(4):48-50.

[13]敦伟涛,陈晓勇,田树军,等. 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自群繁育后代生产性能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增刊1):48-51.

[14]黄锡霞,巴德娃木·道别克,张亚军,等. 影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羔羊初生重的非遗传因素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0(10):2027-2030.

[15]张文生. 影响绒山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固定效应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1995(1):40-41.谢万里,蒲 斌,王 涛,等. 人工神经网络在活鱼运输中水质评价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134-139.

猜你喜欢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与湖羊生产性能比较
小尾寒羊什么季节配种最好
嘉祥县种羊场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
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繁育生产性能分析
小尾寒羊产前瘫痪的诊疗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小尾寒羊脑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小尾寒羊养殖技术
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性能效果分析
饲养小尾寒羊的几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