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往何处去?

2019-08-10 09:21徐豪
中国报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经济

徐豪

2019年,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寒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增长预计将达到3%,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报告预测2020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67%,创下2013年欧债危机以来的新低。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温、经济和政治政策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在11月举办的“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上,与会嘉宾呼吁,应维护多边贸易体系,采取更包容、更可持续的金融和货币政策,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美国的政策调整造成全球经济衰退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尤其是做世界宏观经济预测的组织纷纷下调了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很多分析师、机构,尤其是来自私营部门的机构和个人,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也都做出下调的判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做出了GDP下行的预测调整。

墨西哥前总统、21世纪理事会主席塞迪略表示,全球经济在增长方面有一致性的下调,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目前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持续上升,而全球的营商信心都在下降。这是由贸易限制造成的。贸易的负增长对于生产以及其他的经济领域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对于世界上主要生产大国都是如此。

“对于投资,信心的缺失会导致投资总量下降,进而造成失业或者就业数量减少。现在不断变得强硬的保护主义以及贸易战对于GDP增长、投资增长都会有负面影响,在生产率方面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塞迪略分析说,“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同步出现的衰退?政策调整,尤其是在美国进行的一些政策调整,是我们观察到的非常重要原因。美国做出了自己的经济政策调整,而其他国家也必须采取手段来应对这样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处在一种调整期。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积累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过去自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的问题,比如分配不均、民粹主义的兴起,这个调整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现有的国际治理体系也有很多问题,最近讨论比较多的是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还有一些大国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美国和中国关系的调整。”

“总体来说,整个全球化处在调整的过程,会比过去几十年慢一些。但对全球化再回归,对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回到全球化的进程上,我们要有信心。开放的市场经济发展是内在需求,因为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会取得更高效率,企业会得到更多利润,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耐心等待西方国家的调整和整个世界体系的变化。”宋泓表示。

夯实全球化根基,为人民谋福祉

今年3月,意大利首先签署了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备忘录,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也是首个签署加入的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表示,全球化意味着在多个维度的发展,包括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一系列其他措施。

马里奥·蒙蒂认为,目前,需要夯实全球化根基,不要让全球化基石受到影响。同时,需要加强合作,为人民谋福祉。他表示,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当中,如果政府行为想让人民所接受,就要展开合作,为人民谋福祉。而在很多国家当中,全球化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全球化还没有真正全方位给人们带来福祉。比如由于多种因素仍然还有财富不均、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所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各个国家人民接受全球化。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分析说,世界经济增长有两个因素不可或缺,一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二是新的市场开发和新需求的培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還没有根本消除,所以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一个总体低迷、此起彼伏的格局,而不是包容性增长的态势,所以地缘政治的矛盾会越来越加剧。

“我判断下一个10年才是全球经济真正调整、矛盾突出的阶段,全球化发展形成一个金字塔式,有的聚焦在高端研发和消费,有的聚焦在原材料的供给,有的聚焦在基础产品加工和出口,产业链形成发达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层国家这种格局,但今天这种格局正在面临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王永利表示。

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埃夫认为,当下的国际局势处在一个变革的过程中,正从一种世界的格局和秩序转换成为一种新的多边机制和国际治理秩序。“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支持多边主义,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大家携手,才能应对全球的共同挑战。这些挑战都是靠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靠单边主义无法应对的,我们需要通过多边主义机制,通过新的国际秩序建立才能解决现在面临的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如果我们没有了这种多边主义,没有一个有效的国际秩序,联合国的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很难实现。”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比利时和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欧盟和中国建立强有力的联系。比利时、欧盟以及中国肯定会一起维护双边、多边贸易体制。“我们也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去中心化的贸易体制,一定会避免保护主义,避免壁垒。”他介绍说,现在全球都承担着由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成本,在这方面,还可能会影响到人道主义和人类生存的问题。如果在气候变化方面能够执行更好的计划和条约,如何建立起更好的体制来很好地控制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代价,这将会是我们应对气候问题重要的考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同时,在国内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去放宽金融政策的限制。在过去10年中已经积累很多的经验,我们需要在未来10年、20年,在全球货币经济等政策和治理架构方面寻找到新的模式和解决方案。”相伊夫·莱特姆说。

中国成为日益重要的合作伙伴

虽然世界经济在衰退,但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有力的韧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高速增长时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年中国经济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的2.7倍,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确实仍然是严峻的,所以今后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动能的转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后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会从过去9%以上逐步向中高速演进,但这种增速的降低意味着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的变化。今后的发展,中国将更加依靠创新驱动。中国的研发投入去年为3700亿美元,已经占到世界研发投入的近17%,仅次于美国。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发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张晓强说。

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表示,中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不光是在旅游市场,在其他很多市场中,克罗地亚也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商人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已成为日益重要的合作伙伴。”

伊沃·约西波维奇说,如果没有政治的稳定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就不可能实现一个繁荣、全球的商业环境,没有繁荣的商业环境,也就无从谈起构建所谓的有效国际秩序。“所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高水平的开放,营商环境的改善,扩大进口,积极吸引外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包括WTO改革在内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这些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中国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表示,希臘的发展也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正是在他担任总理期间,中国企业投资希腊,帮助发展希腊的帕里斯港,提振了希腊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中的人民信心和士气,如今的帕里斯港已经成为地中海地区最繁荣的一个海港,由中国的一家公司投资和运营。

乔治·帕潘德里欧说,中国是东方文化的起点,希腊是西方文化繁荣的地方,中国和希腊之间的合作正是象征了东方和西方的合作,因此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世界开始出现两极化,一方面存在多边主义,另一方面单边主义盛行,多边主义希望打造全球合作的新平台,关注环境的变化,而单边主义却否认世界存在气候变化的问题。

“所以说,一方面我们所有人渴求更加文明和平等的社会,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两极分化在加剧。而‘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的结果。”乔治·帕潘德里欧说。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