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2019-08-11 23:53谢双睿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剑术刺客荆轲

披着“刺客”外衣的“儒生”

根据传统观点,荆轲是一位刺客。然而,如果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荆轲缺乏很多刺客所必需的特征,可以说这是导致他悲剧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武艺稍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与盖聂切磋琢磨剑术,结果盖聂对他的剑术非常不屑,瞪了他一眼,荆轲就走了。这说明荆轲的剑术并不是非常高超,在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勾践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鲁勾践认为荆轲失败的原因是他的剑术低劣。武艺不好可以说是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直接原因,“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以故荆轲乃逐秦王。”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荆轲并没有一击成功,最终竟反为秦王所杀。其次是缺乏刚烈性格。“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与鲁勾践争论,仅因为鲁勾践的几句叱责就逃跑,之前也是被盖聂瞪了一眼就走了,怎么看都觉得他似乎少了几分刺客所应有的刚烈和野性,作面对冲突他采取的是隐忍和回避的态度。

从文中的种种细节我們会发现,荆轲其实是个正经的读书人,甚至有很多普通刺客所没有的高雅爱好,他被选为刺客完全是命运使然。“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曰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荆轲喜欢听音乐,与同伴一起喝酒唱歌。并且,荆轲还喜欢结交豪绅贤哲,更重要的是,荆轲为人深沉喜欢读书,在易水送别的时候,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可见他个人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不然写不出如此慷慨悲凉的诗歌来。文中还讲到“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先前是卫国人,卫国被秦所灭后才逃到燕国,他被称为“卿”,一般平民是不会被人称为“卿”的,况且,他还曾向卫元君进谏,这就更说明他并不是一介布衣,而是战国时期典型的游说士人,他投靠到燕国田光的门下,因为巧合被太子丹重用并被赐予最高待遇。

智勇双全的士人形象

荆轲并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相反,他的行为处处体现了他的沉稳与理智,他不仅对天下形势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还拥有战国谋士特有的深谋远虑的智慧、巧令言辞的才华、纵横捭阖的气概。首先是深谋远虑。樊於期获罪于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竟收留了他,收留秦国的通缉犯的行为是相当危险的,荆轲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太子丹委托他刺杀秦王时,他认为这样做无法赢得秦王信任,而说“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他对秦王贪婪暴戾、老奸巨猾的本性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足够的诱惑,秦王是不会上当的,所以他就要求准备樊於期首级。

其次是巧言善对。司马迁在写到荆轲在朝见秦王时,特意将秦舞阳的表现作为陪衬,“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这样一个猛士,在秦王面前怎么样呢?“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足见秦王的威严了,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如是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然而,在凶狠残暴的秦王面前,荆轲临危不惧,淡定解答了群臣的疑惑,“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悃。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巧妙化解了危机,避免了这场刺杀行动的提前失败,这是荆轲过人胆识的表现。

“克己复礼”的真君子

荆轲刺秦王,成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虽然遭遇了失败,但荆轲不朽的精神却被历代文人广为传颂,他身上有着文人特有的风骨,是一名敢于为道义献身的真君子。荆轲作为一名误入刺客歧途的文人,身上有着其他刺客所没有的傲骨和豪情,他坚贞的品格绝不容许任何人玷污和怀疑。太子丹在命令田光召见荆轲时,叫田光不要泄露机密,田光觉得太子丹怀疑自己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侮辱,为此自刎以表明自己的铮铮铁骨。在荆轲向太子丹索取樊於期的首级时,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其实,这不过是借刀杀人罢了,荆轲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痛下杀手,而樊於期也是自愿为了报仇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充当这场悲剧的牺牲品。可以说,太子丹为了个人仇恨,不惜牺牲田光、樊於期、荆轲三人的性命,更置国家百姓安危与不顾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他个人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是以上这些事都或多或少加剧了荆轲对太子丹为人的厌恶,他对这种卑鄙的行为感到不齿,这也是为什么在太子丹在易水边因为怀疑而催促荆轲时,荆轲大骂“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对太子丹怀疑自己感到十分恼怒,认为这是对自己献身精神的玷污和对二者之间契约精神的践踏。

荆轲,一个默默无闻的士人,因为巧合的机遇,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被硬生生地推上历史的舞台,出演“刺客”这一自己并不擅长,更是从未想过的角色,最终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所谓悲剧,是指对社会具有美好价值及意义的人或事物在不可抗的、必然的外来因素和冲突中走向终结毁灭的结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选择抵抗的政治性命运、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自身人格特质,这三者的矛盾冲突共同导致了荆轲的悲剧,但荆轲在面对悲剧时的反抗精神、英雄主义情结、传统美德依旧在历史的洪流里熠熠生辉,他的功名将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谢双睿,男,汉族,广东佛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科生 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剑术刺客荆轲
赵王止剑
刺客
剑术套路与舞蹈剑舞演练风格对比研究
文言实词小课堂
浅探剑术的美学价值
荆轲刺秦王
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建设浅谈
刺客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