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决策的思维理念探析

2019-08-11 23:53胡全民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管理

胡全民

摘要:领导决策是领导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领导的核心职能,决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领导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决策失误,效率越高,危害越大。因此,领导在实施决策时,一定要树立战略思维、科学思维、信息思维、系统思维、民主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决策理念,以减小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管理;领导决策;决策理念

领导决策是一个系统的领导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方法和技巧,对需要决定的问题的诸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选优判断后,所做出的行动对策。领导决策是领导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领导的核心职能,决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领导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决策理论创始人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失误,效率越高,危害越大。因此,领导在实施决策时,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决策理念,减小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一、要有战略思维的决策理念

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作为领导干部有没有战略思维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的事业能登多高、走多远、有没有生命力。习近平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又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能力强弱,取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战略思维实施决策。一要有全局意识。领导干部要有全局观、整体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心中时刻装着全局和长远,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少琢磨个人的功名利禄。有以身托天下的担当,才能制定出一个单位长远发展的科学战略决策。二要有机遇意识。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机遇总是客观地存在着,而且机遇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在机遇到来时要能牢牢把握住,抓住机遇往往是在机遇出现之前,工作要富有超前性、前瞻性和预见性,适时作出符合单位发展需要的战略决策。三要有远程意识。要善于判断和分析影响单位发展的长程因素与短程因素,在系统的整体中找到发展的平衡点,找准主攻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善于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力求战略决策科学可行。

二、要有科学思维的决策理念

人类的决策活动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多属于经验决策。科学决策是经验决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并非对经验决策方法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经验决策全部成果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决策的科学思维理念,要求在决策中要贯彻科学精神,探索科学规律,符合科学原理,运用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技术,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评估。实事求是讲,现在多数的领导决策,还多属于经验决策,决策的科学思维理念不排斥利用好的经验,但反对受经验束缚的纯经验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领导决策中,往往存在有的领导干部涉猎不多、认识不多、体验不多,即使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透、把握不准,如果仅靠经验决策就会使决策失误。还有的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素质偏低,又不注重学习,要么不懂科学、不信科学、不讲科学、不用科学、盲目决策;要么只会当官,不想做事、不会做事、不敢决策。科学思维理念强调决策要占领先机、争取主动、先胜于敌、防患于未然。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当摆脱经验的局限,坚持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论来探索未知,善于利用科学的决策技术、方法和手段,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思维、分析的基础上。

三、要有信息思维的决策理念

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可谓是“信息泛滥、信息爆炸”。信息是领导决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可以说没有信息就没有决策。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没有资料、情报、数据,靠“拍脑袋”是作不出正确决策的。但对领导决策来说,决不是信息越多越好,决策的科学性,与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成正比。只有多渠道及时获取信息,并且信息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决策的正确性就越有保证。因此,决策前必须预测,也就是调查研究,全面收集和利用一切有关的信息。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部分,调查是信息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保证信息征询阶段获取材料的准确性,研究是信息资料的整理加工过程中保证信息材料的科学性,两者相辅相成,连成一体。正确的调查研究,不是漫画式的了解和浅尝辄止的一知半解,而是要把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周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习近平曾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因此,调查研究不仅仅是获取、掌握信息资料的过程,而是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事业的成败,要采取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系统研究、定量研究和概率研究等方法,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全面,为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奠定基础。

四、要有系统思维的决策理念

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領导干部在决策中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理念。首先,要把握整体的相对性。做任何决策要从整体考虑,注重整体效果,追求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要考虑到各个局部的利益,对决策对象、决策环境、决策后果要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兼顾;小系统的决策要服从大系统的决策,下级决策要服从上级决策,微观决策要服从宏观决策,局部的得失必须服从大局的得失。在决策的执行上最大化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决策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避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摩擦,影响决策效果。其次,要注意系统要素的协调性。领导决策要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使各方面决策相互协调适应。既要考虑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又要注意到具体工作任务的分解。要从整体和各部分的相互关联中把握决策对象的规律性,分析决策系统构成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分析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力量等主客观条件,分析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变化,分析决策后对人员思想、工作开展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聚合协调推进单位建设发展的正能量,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五、要有民主思维的决策理念

所谓民主决策,也叫集体决策,是现代决策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其规模愈来愈大,性质也日趋复杂,决策的艰巨性、复杂件已非少数个人所能胜任。领导干部个人的思维视野、知识结构、素质构成、能力水平等都会显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要树立民主思维的决策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地听取智囊团、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来鼓励广大群众、专家学者有序参与各级的决策活动。毛泽东在论民主决策时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多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令。”(《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31页)提倡“争议决策”,倡导“没有不同意见不决策”的理性决策,做到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而不偏听,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而不偏信,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对策而不偏用,集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而不偏行。保证决策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决策执行的可持续性。防止由于主要领导个人专断、各行其是、相互掣肘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效率低下。

六、要有法治思维的决策理念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是一种将法律规范为基准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逻辑化的理性思维方式,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法治思维理念强调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习主席这一论述,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管理领域,决策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尤其强调决策的依法性。领导决策是否依據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是否科学、正确,大到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到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领导干部坚持依法决策,就是做任何决策都要有依据,有规矩,有程序。依据就是各种法律法规制度,规矩就是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施决策,程序就是要按照决策的原则、规律有序的进行。由于我国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的时间还不长,当前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程度还比较低,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还不够强,在实行依法决策时依然存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等弊端。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理念,认真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坚决防止和克服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等错误倾向,有效推动法律法规在决策中的落实,以依法决策的榜样力量带领部属走出依法搞建设、促发展的路子。

七、要有精准思维的决策理念

精准思维是一种务实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做事情具体、准确、到位,排斥模糊、笼统地抓工作。习近平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特别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领导干部无论是谋划发展、制定方案,还是提出建议、指导工作,都要运用精准思维决策理念。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找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可行性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准确无误做出决策;要有实操意识,对落实措施、落实方法、落实人员、落实时限等都要精准具体、科学高效,不能“高屋建瓴”地提一些空洞的口号,满足于提一些一般性的原则要求,一定要十分具体精准,防止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形;要有强烈的到位意识,决策定位差之毫厘,执行中就会谬以千里,执行过程的精准度取决于决策定位的准确度,决策不能靠经验、凭感觉,更不能搞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下不为例。要摒弃那种“不拘小节”的随意性思维陋习,在决策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精准到位,否则,就会造成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甚至酿成严重事故,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147-0629-1

[2]《推进科学发展 加强战略管理》沈国权 严芳田 2012 白山出版社.统一书号 55529-1236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