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护理

2019-08-12 01:39张丹丹李兴霞张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感染性雾化消失

张丹丹 李兴霞 张震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科十分常见,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高,据报道,新生儿肺炎因素致死率占到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超声雾化吸入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但超声雾化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或注意事项,如雾化滥用、雾化药物选择、合理用药及雾化期间注意事项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实际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配套性的护理干预对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2]。为探讨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本文选取90例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9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为新生儿肺炎的超声雾化护理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90例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3]相关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日龄为娩出1 h~21 d,平均(11.22±2.32)d;病程2~15 d,平均(9.22±1.30)d;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日龄为娩出1.2 h~23 d,平均(12.33±2.20)d;病程2~20 d,平均(10.32±1.27)d。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组别 退热时间(h) 咳嗽消失时间(d) 啰音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5) 2.04±0.41 3.86±1.22 3.24±1.20 8.23±1.87对照组(n=45) 5.26±0.49 6.18±2.02 6.11±1.43 14.12±2.43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给予清理呼吸道、氧疗、维持电解质及抗感染基础治疗,给予7.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60,规格:2 mL×15 mg×支)加20 mL生理盐水,面罩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 min。按照观察患儿体温、呼吸频率、痰量、肺部罗音等情况,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心衰、等患者要密切观察心率、肠鸣音、出血倾向、神志等[4]。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儿肺炎一般性护理,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护理、器械消毒、健康教育等,观察组针对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给予专业性护理:(1)雾化吸入过程护理。根据患者舒适体位选择雾化器摆放的角度、位置,确保药液温度维持在35℃。对呼吸无力的患儿,可垫高床头30°左右,选择侧卧位,以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促进雾化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2)翻身和引流。改变体位能促进肺部的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引流,同时也有助于防止肺萎缩、肺不张;(3)胸背部叩击。辅助叩击胸背部的目的是促进小气道的分泌物松脱,流入大气道,防止肺不张;(4)雾化吸入及叩背后要及时进行吸痰,注意先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预定部位后。每次吸痰的压力为100 mmHg,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雾化装置必须是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也必须是无菌。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呛咳、鼻部炎症、胃部不适、喉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肺功能发育不全,再加上环境、护理不足等因素,极容易出现各类霉菌、细菌、衣原体或原虫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6-7]。呼吸道感染时因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迅速增多,又极易发生呼吸道阻塞,此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加快增多,也会引发肺泡萎缩、肺不张[8]。因此对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尽快有效祛痰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极其关键[9]。主动排出分泌物对于新生儿来说还比较困难,通过雾化吸入和湿化给药,对浓稠的痰液加以稀释,有助于促进流出[10]。盐酸氨溴索(沐舒坦)能增强黏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利于黏液加快排除[11-12]。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较静脉注射及口服给药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弥补新生儿咳嗽反应弱的不足,快速改善呼吸道症状。

不过药物及通气方式仅是治疗的第一步,由于新生儿自主性能力差,且超声雾化操作相对复杂,干扰因素多,需要在此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专业护理。首先是药物护理,选择药量要适合新生儿个体情况,一般总液量控制在4~6 mL,药量过少会导致吸入量不足,过多则会影响新生儿依从性。其次雾化过程中的呼吸干预。对采取面罩式雾化器的患儿,可指导其采取鼻部深吸气、口吐气,促进药物更加深入。若患儿哭闹异常时,会吸气短促影响雾化效果,因此可暂停雾化吸入,待平静后继续治疗。另外就是雾化过程中的患儿体位、引流及辅助的胸背部叩击,选择适合雾化和引流的最佳体位,确保患儿的舒适性,提高依从性。第三是雾化后的护理,雾化结束后要及时为患儿清洗脸部,避免药液残留,刺激皮肤。婴幼儿要适当饮水,避免药液在口腔内残留。对于长时间雾化治疗的患儿,对雾化器定期使用清水雾化检查,确保雾化器性能良好。取下面罩或咬嘴,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综合说明超声雾化吸入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可有效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儿痛苦[13-14]。

猜你喜欢
感染性雾化消失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雾化有害?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