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 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8-12 01:39蚁晓青刘玩珊张雪慧林少娜余淑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程序化床头气囊

蚁晓青 刘玩珊 张雪慧 林少娜 余淑贤

人工气道(经口插管、鼻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不但可以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维持患者生命呼吸,也是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与氧疗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重症患者急救保障措施[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建立人工气道,因此,人工气道的管理与ICU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2]。但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长时间应用,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还会减弱其防御功能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严重不良现象[3-4],为患者带来诸多影响,采用一定的评估方式,对其进行有目的的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人工气道应用的安全性[4]。为此,本院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后,为了优化人工气道管理方法,对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6例需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其中,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9.65±1.72)岁,包括肺部感染40例,外科手术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08±1.24)岁,包括肺部感染42例,外科手术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均为ICU患者,且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管理:(1)及时吸痰,以防窒息;(2)按时翻身、拍背,做胸部物理治疗;(3)调节床头至30°;(4)气道加温加湿,痰液黏稠者雾化治疗。

实验组采用程序化气道评估进行人工气道管理:(1)对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气道评估培训;(2)评估气囊,适时地测量并调节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H20范围内[5],以便能更好地控制湿度;(3)评估痰液黏稠度,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加温湿化器的湿化档位,档位越高湿化的效果越好。痰液黏稠度判定标准[6]:Ⅰ度指极为稀薄的痰液,患者会经常咳嗽并需要不断的吸痰,这种情况需降低加湿器的档位;Ⅱ度指稍微黏稠的痰液,呈白色或淡黄色,痰液不凝结,易被水冲净,此时不必调节加湿器档位,保持当前档位;Ⅲ度指较为黏稠的痰液,凝结成团,不易被水冲净,此时应调高加湿器档位;(4)当患者病床床头抬高角度小于30°时,应调节至30°以上。

1.3 观察指标

气道管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的合格率、床头抬高的合格率以及患者的平均带管时间。气道湿化满意度根据痰液黏稠判定标准,Ⅰ度为湿化过度,Ⅱ度为湿化满意,Ⅲ度为湿化不足。气囊压力的合格率、床头抬高的合格率则在巡查过程中进行查看,不合格则记录。带管时间自患者带管至拔管之间时间。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气道湿化满意度

实验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8.68%)高于对照组(7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气囊压力的合格率

实验组的气囊压力合格率(92.45%)高于对照组(77.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床头抬高的合格率

实验组的床头抬高合格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带管时间

实验组的平均带管时间为(21.42±2.01)h,对照组的平均带管时间为(32.16±1.85)h,实验组平均带管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22,P<0.05)。

3 结论

ICU患者集危、重、急为一体,人工气道是在患者生理气道和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座有效桥梁,是为患者连接生命的通道。然而,人工气道建立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吞咽、咳嗽等生理功能消失或减弱,气道内分泌物积聚增多,引起气道出血、感染、管壁塌陷等气道损伤,突发缺氧,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肺不张或相关性肺炎[7-8],因此,如何保持气道通畅、使患者进行有效呼吸以保证充足的氧气需要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是人工气道管理急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9]。常规人工气道管理中,护理人员往往对气道湿度、气囊压力以及床头的抬高角度不能很好的掌控,因此,我科将程序化气道评估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中,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

程序化气道评估是指通过对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有目的性的气道管理,从而达到更好地效果[10]。本研究中,就是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程序化气道评估培训,然后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气道湿度、气囊压力以及床头的抬高角度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8.68%)、气囊压力合格率(92.45%)以及床头抬高合格率(88.68%)均高于对照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71.70%)、气囊压力合格率(77.36%)以及床头抬高合格率(73.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带管时间为(21.42±2.01)h,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带管时间(32.16±1.85)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在程序化气道评估过程中,对气囊压力、痰液黏稠度以及加温湿化器的档位有了具体的认知,可以通过及时地调整气囊压力以及加温湿化器的挡位,以确保患者气道通畅,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量[11]。因此,采用程序化气道评估指导ICU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可有效提高气道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以及床头抬高合格率,并有效缩短患者平均带管时间[12]。另外,程序化气道评估还可以减少气道出血、感染、管壁塌陷等气道损伤的发生,降低肺不张或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

表1 两组气道湿化满意度的比较

表2 两组气囊压力合格率的比较

表3 两组床头抬高合格率的比较

综上所述,实施程序化气道评估指导ICU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可有效确保气道畅通,保证患者通气量,缩短带管时间,还能减少对患者的气道损伤。

猜你喜欢
程序化床头气囊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电子纸床头卡系统的建设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瞧,床头有颗星
苹果助眠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