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们”的梦魇,从荷兰开始

2019-08-12 07:22白崭
看天下 2019年21期
关键词:荷兰人阿姆斯特丹郁金香

白崭

讽刺画《花神与傻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供图)

“如果你爱他,带他去炒股,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带他去炒股,那里是地狱。”

这句话,在股市里被收割过的“韭菜们”自有体味。

五百年前,荷兰人发明股票的时候,不过也就是为了敛财而已。

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超前的金融手段,17世纪时,荷兰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但随利益而来肆意扩张的贪婪,最终将这个国家潜力透支一空。

“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直到16世纪之前,低地国家——包含今日的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由神圣罗马帝国之下的荷兰公国统治。在1543年,不管荷兰人情愿与否,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有意思。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这种说法;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他们坦然地接受了;当西班牙国王为荷兰派来新的总督时,他们也顺从地臣服了。但是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奋起反抗了。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不同于以往的民族认同,联省共和国是以利益认同为基础,历史学家将其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这个各省独立、结构松散的小国,几乎是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次严重的危机:曾经最大的贸易伙伴西班牙对荷兰施加了贸易封锁,而荷兰人靠自己的资源和物产又无法养活自己。

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荷兰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人数众多、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他们决定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荷兰人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跨国股份公司。

“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维姆·范登德尔说。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募集到650万荷兰盾,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都成了公司的股东之一。

荷兰政府也来为东印度公司背书,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维姆·范登德尔介绍:“当时荷兰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不过,整整十年,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像承诺所说派发红利——他们搞出了股票交易。

船队出海远航后不久,东印度公司便派出一些人,装扮成职业中间商,在阿姆斯特丹一条离红灯区不远的河边,组织起一个“自由”的交易市场。中间商从急需用钱的股东手中低价买入股票,再高价卖给希望成为东印度公司股东的人。

渐渐地,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差价,令民众忘记股票远期分红的事情,发现买卖股票就可以获利丰厚。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

新的投资方式,令阿姆斯特丹迅速成为整个欧洲资本市场的中心。欧洲大陆的资金蜂拥而来,流入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蘭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这一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银行博物馆馆长约翰·基沃恩说,“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在荷兰人眼里,信托责任甚至高于国家的(短期)利益。

到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马克思这样评价。

1656年,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和超过70吨的黄金,新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落成。市民连续七天的庆祝狂欢中,荷兰“莎士比亚”冯德尔特意为市政厅写了一首颂歌:“……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当时的荷兰人想象不到,商业帝国已经走在急速坠落的滑道上。

其兴也勃焉

后人的分析中,17世纪至18世纪输掉与英国之间的四次战争,是荷兰失去海上霸权的直接原因。但事实上,隐患早已埋藏在荷兰人引以为豪的金融操作中。

当地时间2014年9月10日,荷兰荷恩,前荷兰东印度公司1606年发行的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视觉中国图)

1593年,原产于小亚细亚的郁金香传入荷兰,因数量非常有限,所以价格极其昂贵。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昭示地位的手段。

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

“许多人突然变得富有。一个诱饵在人们面前晃来晃去,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冲到郁金香市场,就像蜜罐上的苍蝇一样。每个人都想象着郁金香的热情会永远持续下去。”1841年英国记者查尔斯·麦凯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中写道,“贵族、公民、农民、机械师、水手、仆役、女仆,甚至烟囱清洁工和旧衣人,都涉猎郁金香交易。”

到1635年,40个郁金香球茎的销售被记录下来,售价10万荷兰盾。相比之下,一吨黄油的价格约为100荷兰盾,熟练工人一年可以赚150-350荷兰盾,而“8个肥猪”则要花240荷兰盾。

为了方便交易,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我们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期货”“杠杆”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此时由荷兰人创造出来。

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潰已经近在眼前了。

1637年2月4日,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随后,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郁金香暴涨,没有理由;同样,暴跌也不会有理由。没有理性的市场,甚至政府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郁金香泡沫,在政府的“铁腕”中破灭了。人类金融史上第一次股灾,令荷兰这个国家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且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

这一年,东印度公司市值也刚好达到顶点,7800万荷兰盾,相当于今天的7.9万亿美元。但郁金香狂热中,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经济崩溃后,后继乏力。

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膨胀;泡沫崩溃时又无力阻挡,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这是一场价值观体系的崩塌。

信用是荷兰商业模式的核心,而当荷兰政府失去了信用,荷兰也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

1688年9月,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带着两万名荷兰士兵,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从荷兰到英国,世界中心舞台转移了。

● 资料参考: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文明之光(3)》 吴军编;《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江小美著;《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查尔斯·麦凯著

猜你喜欢
荷兰人阿姆斯特丹郁金香
无人驾驶船“出世”
“小气”的荷兰人
跟踪导练(一)(3)
郁金香与珍珠
《荷兰人》:袒露流浪者的灵魂
郁金香花瓣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天才的责任与理想
盛开的郁金香
荷兰人买自行车年花1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