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旧为新

2019-08-12 15:27王纪元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先贤时代精神底色

王纪元

老子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化”的智慧。事物相生相化,如今,这一古老的智慧再次焕发生命力,即“化旧为新”。

古者为旧,当世为新。化旧为新之“化”字,在乎汲取岁月的养分,滋养今朝。它如无声细雨,润物之间将古化为今,将旧化为新,这不言之间,即是中华文化的绵绵智慧。

这种化旧为新的能量,紧密依托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代代相承的创新意识使得中华文化有无穷的生命力。放眼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一直延续的古国,依靠的便是化旧为新。孔夫子立儒,董仲舒论天人,程朱言“理”,王阳明谈“心”,儒学不断化旧为新,传承创新,才得以两千多年相袭。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从毛泽东思想,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秉承着这种文化意识,才能化旧时理论为今日指导实践的思想圭臬,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由此可见,唯有持继承与创新的意识,才可化旧为新,也唯有化旧为新,才能让国家充满活力与生机。

化旧为新的意识是人们的能动因素,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更关键的是,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这种化旧为新的思想与能力,这是依托历史与人民、扎根于沃土的文化底色。《论语》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尽多少为人至理,两千多年过去依旧被人们使用、赞叹。进入“学习强国”软件平台,首先看到的便是《論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贤教诲犹在耳畔,它超脱了时间局限,与时代精神相融,自然有无尽韵味。文化自身若无其底色,单霁翔何来“年轻的故宫”,樊锦诗怎谈“数字的敦煌”,席臻贯又如何将古乐复现呢?今日的时代精神之所以是改革创新,是因为有旧可为新。观古埃及、古巴比伦,一夜付与黄沙,文明中断。我们应当感到幸运,中华文化的包容、中华文化所蕴藉的化旧为新的精神与智慧,庇护着我们走过了多少风雨。

化旧为新,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泱泱中华,传承五千年;绵绵智慧,静聆先贤语。正是中华文化化旧为新的内蕴、一代代人化旧为新的传承,才缔造了今日改革开放的时代格局,才有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

教师点评

在事物的相生相化中聚焦于“化旧为新”,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谈到文化意识、创新意识,继而追根溯源到中华文化的底色。文章多处引经据典,可见该生的积淀深厚。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行文颇有气势,具有浓浓的文化意蕴。(贾耀红)

猜你喜欢
先贤时代精神底色
底 色
底 色
西江月·端午咏怀
吟三八妇女节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先贤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