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节奏手势的“三妙招”

2019-08-12 01:19王雅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王雅纯

摘要:“节奏”问题是音乐教学中重点也是难点,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节奏手势是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从“听一听画一画”“读一读跳一跳”“记一记,比一比”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运用节奏手势的三妙招。

关键词:节奏手势;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226-01

一、前言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节奏手势是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音符时值理解不清晰:音符时值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学通常是单一的图谱,虽然很直观,但是容易让学生把音乐知识当成数学的知识来学习,把多变的音乐元素变成了呆板的音乐知识,机械化的训练让学生厌倦节奏练习,学生会唱歌,却无法正确流畅的读出一条节奏;(2)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并非百分百的学生都喜爱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有的孩子热爱唱歌,也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倾听音乐,并不想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在音乐分组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同学们音乐的速度快慢不一,难以统一和谐,顾此失彼。(3)编创节奏缺少创新,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却没有能力表达自己对音乐最简单的想法,只会依葫芦画瓢。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都会影响到其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节奏手势教学的应用能够借助简洁、明了的手势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运用“节奏手势”呢?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笔者对节奏手势做了初步研究,这里有“三妙招”与大家分享:

二、“听一听,画一画”理解音符时值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符时值对于刚刚步入音乐课堂的小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以往我们通过图谱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有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授课效果较不理想。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来理解基本的音符时值,并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听一听”“写一写”,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建立律动感,从而为他们的“节奏”奠定学习基础。如,教师运用手势拍出不同长短、轻重的节奏,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用不同长短、粗细的线条来表达自己对此变化的体验。

在《力口伏特舞曲》中,以绘画作品的笔触,带入对音乐的不同表情记号的表现体验,进而引导聆听音乐作品《加伏特舞曲》中三种不同的音乐表现。

第一种,教师展示作品,让学生发型是由点描构成,让学生以手指跟着教师记性的端走的音乐在空中点画,并跟随着音高起伏而有高低不同变化。

第二种,学生想象手握着水彩笔一样,在空中一线一线的画着。

第三种,教师展示樊谷的星夜,让学生观察星星的笔触是扭曲的,想象在空中画出一个一个扭曲的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刚刚笔触与音乐的律动感受画在黑板上,在音乐中,则是断奏、圆滑奏、顿音。借助简单的线条,关联到音乐中的基本节奏进行表现,如此一来,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浅显直观,易于掌握。

三、“读一读,跳一跳”表达节奏感受

新课标指出: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在音乐分组活动中,常常发现有同学不太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通过了解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1)学生本身对某一首音乐作品不感兴趣;(2)个别同学接受能力相对较慢,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索性放弃参与活动。

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老师主动引导这部分学生,带动他们将节奏手势带入音乐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借助节奏手势来带动身心交流,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节奏直接影响一首歌曲的演出是否完整,因而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碰到容易读错的节奏,我让孩子先读再拍,而不是直接进行拍击,其次突破传统的打击乐器教学,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根据节奏快慢和力度变化,做出不同的手势变化,老师把身体当作乐器进行节奏打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循序渐进的建立学生对节奏的概念,掌握合理的联系技巧,自然而然的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要求和节奏的疏密关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指挥上,学生在亲自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配合老师、同学传递音乐,做到言行一致,跟同学一起配合时能适当的反应,来表现对音乐的想法和概念。积极主动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本身就是很好的乐器,老师能适当的将音乐讯息通过肢体传递、给予学生的时候,他们会从中感受到被关注和关爱,从而更愿意去配合老师、配合同学去体验和表达音乐。最后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点评,由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四、“记一记,比一比”提高节奏编创能力

柯达伊指出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知识,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意义。编创在音乐课堂中一直是一个执行起来比较有困难的活动,特别是在节奏编创这一方面,“节奏”对于学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加之学生缺少专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因而,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很难做到真正理解。

通过利用节奏手势,在集体的“大家庭”练习中逐渐改善这一现状,师生共同进行,学生原本的畏惧心理就会逐渐放松,学生与老师互动做节奏模仿,有老师的引领,学生更愿意也更大胆的参与到编创活动,比如,在节奏“接力”的游戏中,每人依次重复前面同学的节拍,并进行编创,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在多次的双向交流中增强对节奏的认知。在《火车开啦》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音樂小组的形式,每组5—6人代表一个城市,每组安排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老师”,先由老师发起手势接龙游戏,动作节奏口诀:x x。每组讨论自己的两个小节节奏并集体练熟,活动开始,第一组的“小老师”带着自己的小火车来到第二组的城市,进行模仿第二组的节奏手势,通关后第二组火车继续往第三组的城市开,以此类推,直至回到第一组火车所在的城市为止,最后通过制图来说明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把在音乐中得到的印象用曲线、线条等形式画下来,

另一方面,在进行合唱练习时,音乐教师同样可以采取节奏手势帮助孩子们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根据和声的力度大小、情绪的变化,画出不同的点、线、面,这样一来解决了许多合唱中的节奏问题,并可以培养孩子不同方面的表达能力。实践中让学生先感受和即兴编创和表演,对节奏和情感关系有进一步的体会再动笔,让学生在课堂里既动手又动脑,又有动又有静,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学会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日复一日的节奏手势体验中,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反应得到提升,也能形成一定的节奏表达技能,学生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专注、认真,从而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手势,能够与学生形成沟通的默契,从而将一些信息在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手势,能够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但是教师在进行节奏手势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动作含义的约定,使学生能够及时领悟到老师的含义,其次教师在做动作的时候要有感染力,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节奏手势,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