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研究

2019-08-13 06:17赵麓然
法制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摘 要: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发展迅猛,国家亦出台相应政策提供支持。但是,目前现有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起不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的根本需求出发,探究高校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创业;政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264-02

作者简介:赵麓然(1999-),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在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提出的新概念,标示了我国进入创新强国新时代。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舞下,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大学生创业,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各方面帮助与支持。国家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成立程序等方面,以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维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政策目的分析

国家制定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在校大学生创业。激起创业欲望、增加创业需求、降低创业难度、提升企业存活率是创业扶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然而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背后,国家就业、科技、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深层次原因。

(一)直接目的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支持,尽管近些年来天使投资平台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有创意、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得不到天使投资人的关注与青睐。同时,创业者在没有得到投资的把握之前,不敢贸然创业。这就导致很多优秀的知识创业项目与技术创业项目止步于计划阶段,不利于发展大学生创业。而政策的出台,能够使各省市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与完善保障大学生融资成功的地方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指导

大学生创业多半是结合本专业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理论,仅有少部分大学生具备专业的创业知识和发展理论,导致大学生的科学技术与创业能力不能集中。国家政策是尽可能是大学生具备创业的科学技术的同时,具备相应的创业知识与发展理论,从而使自身走得更远。

3.为大学生创业积累实践经验

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创业过程中通常会显得手忙脚乱,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进而放弃进一步打拼的念头。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作用之一是使初创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容易的保护体系中逐渐成长,慢慢能够独自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成活率。

(二)深层目的

1.就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生育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仍不能挽回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而大多数企业更愿意录用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1]另一方面,过大的供养压力导致我国新一代对薪资的要求普遍偏高,与自身能力不符,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2.科技创新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大学生创业项目更多会摒弃传统创业模式,通过知识创业和技术创业两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而通过知识企业和技术企业之间竞争,势必会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行业竞争过程中,会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与意识形态,进一步巩固我国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形势。

3.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经济社会中最有活力也最具创新性的群体,大学生创业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方向。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企业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都有很大的变化,而年轻群体是更能产生变化也更能适应变化的群体。所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可以向经济领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分析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提出以来,各部门纷纷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地方性法规,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免税收及财政补贴

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等直接资金支持是各省市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手段。在减免税收方面,《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第一条规定:“毕业2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财政补贴方面,《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用一个板块三个条文规定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支持。

(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以四川省为代表,全国多个地区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进校园的教改浪潮。推进教育改革的当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创业比赛在评优评奖、考研保研成绩评定中所占比重。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将这三项比赛纳入综合测评成绩考核,让学生加强对创业的重视。

2.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使创业教育进入高校教学学分系统。

3.鼓励各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园,由学校选择创新性、实践性强的项目入园孵化,并给予相应支持。

(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共服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六条规定: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等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将创业大学生的人事代理、档案保管、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权益保障、法務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纳入服务范围。还有部分省市通过取消落户限制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

三、外部支持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资金支持方面

纵观各个省市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资金支持部分,绝大多数文件都规定了政府专项补贴以及一系列减免税收政策。这种直接给钱的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原因有二:一是直接资金支持并不能提高大学生的融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融资过程是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而政府采取直接给予资金支持的方式,削弱了大学生提高融资能力的外部环境与客观条件,不利于企业的成员发展;二是减免税收政策容易导致创业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在减免税收期间,创业大学生习惯政府的少征税甚至不征税之后,可能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会做出偷税漏税的举动,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总而言之,政策补贴和减免税收都是以直接输入资金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会导致企业产生依赖性,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教育指导方面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做支撑。[2]通过比赛和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方式固然会使大学生更加注重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原本没有创业精力和创业思维的同学由于比赛和学分要求不得不参加创业。创业竞赛方面,现如今国内高校的创业大赛更多的是策划书大赛,比赛中难以看出参赛选手的创业能力。这就导致在全民参赛的洪流中,真正好的项目反而有更大的可能性被淘汰;而在教学改革方面,如果学校将创业学分划入学生毕业必须学分项下,迫使学生必须接受创业教育,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激发其创业欲望。

(三)实践经验方面

虽然各省市出台了相应法规规定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应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以保障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体系予以规制,在日常工作中通常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验没有得到高效地积累。

四、相关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有如下解决方案:

(一)资金支持方面

政策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是保障企业在未来能够走得更远,所以在资金支持创业阶段,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保障其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政策在促使政府和组织适度地给予经济帮扶的同时,可以创建促进企业与投资人接触的投资平台,增加企业获得融资的客观条件,同时限定经济支持的阶段性条件,促进企业在获取经济支持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

(二)教育指导方面

在创业过程中,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金融人才、法律人才等。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创业知识,高校也不需要过分强调创业比赛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相反的,高校可以建立相关机构,促使分属不同专业并不具备创业需要的各方面知识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发挥其特长,为企业贡献自身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创业教育则不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只需要具有创业兴趣和创业思维的同学参加即可。

(三)实践经验方面

政府各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可以依据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办公室,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为大学生创业者普及程序知识,帮助其更高效地积累实践经验。

五、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促使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所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从根本上讲是促进大学生长期、协调地加入创业队伍,而不是爆发式增长而后衰落。政策应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对资金支持、教育支持、实践经验支持的要求,尽可能使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 参 考 文 献 ]

[1]寇誉元.“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OL].品牌研究,2018(S2):203-204[2019-03-05].

[2]史晶,石茶.“四维一体”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業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学刊,2019(03):21-23.

猜你喜欢
创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